·图源:视觉中国

半导体行业正经历调整期,降本增效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日前,联发科内部员工张如静(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从2022年7月开始,联发科对内开启一系列缩减成本举措,主要包括调减加班费、年中与年终分红收入下滑、降低涨薪幅度等。

“大家的加班费和分红都下降了。”张如静表示,“拿加班费来说,比如以前加班20个小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申报,现在只能申报8个小时。这意味着加班费只有原本的40%。”

联发科深圳分公司员工李成(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的年中分红相比去年少了大概一半,调薪幅度也没以往那么高。”这一说法得到同公司另一员工确认,“分红确实‘打骨折’了”。

为应对库存积压,联发科也在试图提升人效。

“去年之前,大家都以为市场会持续火热,当时企业还动员员工内推进行扩招。受大环境影响后,我们不得已裁撤了部分外包人员。”张如静补充道。

不过,联发科深圳分部仍在按照业务需求招聘外包。据李成描述:社招额度紧缺,公司为可持续发展重新招聘了外包人员。

据媒体此前报道,联发科的员工分红与公司盈利挂钩,以提拨税前盈余约两成发放。

由于业绩衰退,2023年上半联发科税前盈余为374.73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85.96亿元),分红近75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7.21亿元),约等于2022年下半年的66%,仅约等于2022年上半年的48%,相当于同比腰斩。

1月10日,联发科公布了2023年12月的业绩,当月合并营收达新台币436.8亿元(约合人民币100.2亿元),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12.9%,创下近15个月的新高纪录;第四季度合并营收为新台币1295.62亿元(约合人民币297.22亿元),环比增长17.6%、同比增长19.7%;2023年合并营收为新台币4334.46亿元(约合人民币997.8亿元),同比下跌21%。

虽然库存水平下降以及入门级5G芯片的发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营收,但长期处于中低端市场的联发科不得不直面“低利润”尴尬。

2023年前三个季度,联发科净利润依次为:168.90亿元新台币(同比减少49.4%)、160.19亿元新台币(同比减少54.9%)、185.69亿元新台币(同比减少40.3%),2023年前三个季度累计净利润同比减少48.58%。照此趋势,2023年下半年员工分红同比下滑或将延续。

科技行业分析师李智(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联发科的芯片虽然出货量大,但单价偏低,旗舰芯片虽然也投入了使用,但还处于抢夺市场阶段,需要打价格优势。

“此前拿下的WiFi 7订单虽然打破了博通垄断的局面,但带来的利润并不丰厚。同样地,低端机搭载的芯片出厂价可能只有50-60美元,4000元手机搭载的芯片出厂价大概是一百多美元。”张如静表示。

高端化成为联发科打破微利困境的一大出路。

2023年11月6日,联发科推出了天玑9300旗舰移动SoC芯片,进一步渗透高端市场。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对此给出了正面反馈:联发科天玑 9300 旗舰芯片的性能已经超越了高通骁龙 8 Gen 3 和苹果 A17 Pro,是目前市场上最强大的智能手机SoC,他们(联发科)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将以AI smartphone先锋的角色引领移动芯片的全大核 AI 时代。

联发科副董事长蔡力行曾公开指出,2024年景气可望比2023年好,只是能好到什么程度,以及生成式AI成长潜质难以估计。联发科将全力驱动生成式AI泛应用,并正面看待与英伟达(NVIDIA)智能座舱合作,使联发科股价尽快回升。

“当市场进入提高溢价、比拼附加值的阶段,不否认高端化是联发科的新出路,同时也要考量技术、品牌力和市场认可度等因素。”李智补充道,“旗舰芯片相对普通芯片利润率较高,除了给台积电代工的费用,基本就只剩下研发成本了,量跑起来就是一本万利,往下压价格肯定还是有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