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件:星舰第三次试飞

在11月20日星舰第二次试飞后,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星舰第三次试飞的硬件,有望在3-4周内准备好,有三艘飞船正在进行最后生产。

11月18日,SpaceX于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进行第二次“星舰”重型运载火箭的无人飞行测试。申万宏源表示,SpaceX星舰二次试飞升空,尽管超重助推器爆炸且飞船继续飞行后失联,但一二级火箭已经实现成功分离,取得重要进展。

资料显示,“星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体积最大、推力最强的火箭。其超重型火箭拥有33台猛禽发动机,全力推进时可产生1600万磅的推力,约为NASA目前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登月火箭最大推力的两倍。“星舰”飞船被设计为可重复使用,但在此次试飞中没有回收计划,若试飞成功,“星舰”飞船将在返回后坠落在夏威夷北部的太平洋上。

星舰于2023年4月20日执行首次试飞,但发射4分钟后即以解体宣告失败。若发射成功,星舰的可重复使用能力以及可搭载超过100吨的货物和乘客的强大载荷能力,将有效助力Starlink卫星互联网建设。

卫星战略价值凸显

民生证券预计,无论是SPACEX星舰的试飞还是星链卫星发射提速对于我国而言或将形成倒逼,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我国对于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鼓励引导与支持。

梳理国内进程,今年以来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发射发展迅猛,持续取得突破:

2023年4月,天兵科技的天龙二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实现全球私营航天首家液体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入轨飞行;2023年7月,由蓝箭航天研制的开式循环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复飞成功,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2023年9月,星河动力研制的谷神星一号完成海上发射,为国内首家达成该突破的民营企业;2023年11月,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垂直回收试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此外,据上海证券报2023年7月25日报道,上海松江计划打造“G60星链”,一期将实施1296颗,未来将实现一万两千多颗卫星的组网。星网+G60星链的建设推进,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信证券认为,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参考Starlink的发展历程,预计我国卫星互联网也将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赛道即将扬帆起航。

二、历史龙头表现

2023年2月21日,中国卫通表示,我国首颗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卫星——中星26号将于2023年初发射,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系统设计和运营服务整体性能匹及国际水平的高通量卫星。

龙头多伦科技22日开盘快速上板,次日强势一字板,4天涨幅超过30%。

三、相关概念股

中信证券总结表示,主要包括:

卫星制造:铖昌科技、上海瀚讯、国博电子、中国卫星、上海沪工等;

商业火箭:国科军工、铂力特、斯瑞新材、航天电子、高华科技、奥普光电等

地面设备:华力创通、海格通信、七一二、移远通信,信科移动等

运营服务:建议关注中国卫通、航天宏图、中科星图。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