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罐头图库

在跨境电商领域,吉宏股份采用“货找人”的模式,公司通过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Line、Snapchat和X(前Twitter)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精准投放广告,将中国制造的商品直接推送到东南亚消费者的眼前。消费者点击广告后,可以直接跳转到吉宏股份的商品页面进行购买。

这些商品来自哪里?吉宏股份一边从自有供应商系统中采购商品,另一边则依托阿里巴巴旗下的批发平台“1688.com”进行大规模采购。如今,吉宏股份的产品库已经涵盖了家居、服饰、电子、美妆等60多个品类,SKU数量超过60万。

这些商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地区,2021年-2023年,公司从东北亚地区获得的收入为13.98亿元、17.94亿元和25.2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从49.3%升至59.4%。

图源:《招股书》

整体看,2021年-2023年,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2021年,吉宏股份的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17.4%,达到51.78亿元。然而,2022年增速明显放缓,仅增长3.83%,营收升至53.76亿元。2023年,公司营收再次加速,增长24.53%至66.95亿元。

净利润方面,2021年公司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降幅达62.61%,降至2.09亿元。

为改善局面,2022年,吉宏股份投资4000余万元推出SaaS服务平台“吉喵云”,专为中小企业提供广告投放、跨境物流和支付等服务,但目前这一平台尚未带来实质性收入,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变化甚微。

2022年净利润继续下降17.07%,至1.72亿元,公司将这归因于疫情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直到2023年,疫情结束,公司净利润强劲反弹,增长93.02%,达到3.32亿元。

多次转型

只涨股价不涨业绩?

在主业波动不定的背景下,吉宏股份多次尝试搭乘各种热点概念的“快车”,在市场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花。自上市以来,吉宏股份仿佛成了“热点收割机”,无论是白酒、电子烟,还是ChatGPT、元宇宙、区块链、NFT,几乎只要市场上风头正劲的概念,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2017年,吉宏股份大胆进军境外社交电商,业绩一路飙升。当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8.74%,达到11.33亿元;2018年更是直接翻倍至22.69亿元。净利润也随之水涨船高,2017年同比增长86.14%,达到8003.43万元;2018年猛增166.35%,达到2.13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28日,公司股价报收于8.03元/股。尝到转型甜头后,吉宏股份似乎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2019年,趁着区块链风头正劲,吉宏股份迅速进场。当年10月,吉宏股份与一家区块链公司——上海火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不过,彼时,上海火昱才刚刚成立一年多。11月,吉宏股份还成立了自己的区块链公司“吉链区块链”。

然而,这一计划没能结出多少果实。虽然在2020年年报中,公司提到区块链及供应链业务带来了1004.81万元的收入,但很快,在此后的年报中,关于区块链部分的收入数据就“消失”了。

尽管如此,公司的股价却一路攀升,从2019年9月30日的12.49元/股,涨至2020年8月31日的46.74元/股,涨幅达289.5%。

图源:wind 截图

2021年6月29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主要说明两个问题,即是否迎合热点炒作股价、是否存在内幕信息交易。

7月1日,吉宏股份明确否认。吉宏股份表示:“公司严格控制本次交易事项知情范围,相关主体不存在泄露内幕信息、直接或间接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形。”

然而,这场“白酒梦”最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收购也未能成行,白酒业务就此搁浅。

2021年6月29日后,公司股价迅速回落,至10月28日,股价降至13.81元/股,降幅达57.48%。

2023年,随着ChatGPT引爆全球,吉宏股份也没有放过这个热点,3月16日,在投资者沟通平台“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复网友称,公司于2023年1月接入ChatGPT的API接口,希望能在跨境电商业务中实现“AI加持”。

公司股价在接下来的五个交易日内飙升超过50%,3月27日,股价达到高峰23.58元/股,随后于4月12日回落至18.54元/股,这波涨势再度引来了深交所的关注。5月20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吉宏股份说明在互动易上的回复是否存在误导性陈述,以及配合市场炒作、“蹭热点”的行为。

对此,3月24日,吉宏股份回复称,公司不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况,也不存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股价、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

在wind上可以看到,2017年至2023年,公司已收到5份来自深交所的关注函。

图源:互动e截图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上市公司“蹭热点”的行为屡见不鲜,但“口嗨”是否违反规定,需要认定当事人发布的言论是否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如果存在虚假宣传或者夸大事实,故意诱导投资者的,属于违规信息披露。

“‘蹭热点’多为‘无中生有’或‘夸大其词’,这对于追求信披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及时的证券市场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表示。

庄浩家族5年累计减持超6亿

吉宏股份股价几番大起大落背后,实控人庄浩及其家族成员也开始多次减持。

吉宏股份创始人庄浩是位来自福建漳州的55岁企业家,她在19岁时考入北京印刷学院。毕业后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她在23岁时担任福建漳州印刷总厂的技术员,并逐步晋升为制版分厂厂长。

此后,庄浩的职业生涯一路顺风顺水、高歌猛进。到34岁,她创立了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16年,47岁的庄浩成功让吉宏股份登陆深交所A股,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随着吉宏股份上市后的解禁期到来,实控人庄浩的减持行动也随之展开。

2019年2月,庄浩减持5.49万股,套现约100.91万元。

2020年,吉宏股份因子公司持股口罩生产企业“长荣健康”,从而成为市场焦点。同年12月22日,庄浩减持134万股,套现3769.42万元。

在大笔减持套现的2020年,庄浩也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以41亿元的财富成为福建漳州唯一上榜的女富豪。

2022年12月30日,庄浩进一步减持465.9万股,套现约6597.14万元。进入2023年,随着吉宏股份引入ChatGPT概念,公司股价飙升,庄浩于1月6日减持250.63万股,套现约3734.39万元。

图源:罐头图库

与此同时,吉宏股份还通过分红,让实控人和大股东们“吃到更多甜头”。例如,2022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9亿元,但分红近9952.16万元;2023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5亿元,计划现金分红1.37亿元。

如今,随着副业布局零散、成效不显著,吉宏股份似乎决定重新聚焦主业,通过港股上市募资,把资金用于海外市场拓展、升级物流仓储、提升AI和“吉喵云”平台的研发,试图在核心业务上再次发力。

吉宏股份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剧,从包装纸盒起家到如今跨境电商IPO,这家公司经历了太多风口浪尖上的起伏,对市场热点更是切换自如,背后创始人及其家族一路减持、套现,持股比例下降。如今看来,吉宏股份试图在港股市场上再掀波澜。

你看好吉宏股份的转型之路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