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伍玥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光伏行业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中流砥柱,吸引各行各业的玩家都想分一杯羹。入局光伏2年的琏升科技(300051.SZ)又要大显身手了。

4月8日晚,异质结电池领域企业琏升科技公告,拟筹划收购兴储世纪不少于51%股权并获得控制权,以及琏升科技实控人及其高管控制的天津琏升18.9%股权。

兴储世纪是“中兴系”的新能源公司,中兴通讯(000063.SH)创始人侯为贵,以及“中兴系”公司中兴维先通、中兴发展,合计持有兴储世纪股份超过35%。2023年底,侯为贵卸任兴储世纪法人、董事长职位。

琏升科技成立于2004年,2010年借壳三五互联实现上市,2022年底布局异质结电池领域。但公司已经六年连亏,2024年预计将有0.6亿元至1.2亿元的亏损。

虽然转型光伏后还未盈利,琏升科技仍未放弃,此次收购兴储世纪进军储能领域,便是其在光伏行业的延伸布局。截至停牌前的4月3日,报收6.22元/股,市值23.14亿元。

琏升科技押注光储整合

要吃下“中兴系”储能公司

4月7日晚,琏升科技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兴储世纪的控制权及天津琏升科技有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同时拟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公司股票自4月7日开市起停牌,目前,交易具体金额、股权比例及配套资金规模尚未披露,预计在4月21日前披露相关信息。

兴储世纪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光储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提供商,由侯为贵和4家“中兴系”公司投资成立:分别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兴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此后,中兴通讯和中兴国际投资均退出了股东行列。

2018 年,兴储世纪引入四川自贡国资委为投资方。此后,自贡国资又增持晋升为其第一大股东,目前持股25.7778%。兴储世纪也将总部迁到四川自贡。

来源:罐头图库

据天眼查显示,中兴维先通持有兴储世纪22.0952%股权,中兴发展持有11.7841%股权,侯为贵直接持有1.473%股权。“中兴系”合计持有比例超过35%。

中兴维先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1992年10月23日,法定代表人是侯为贵。中兴维先持有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简称“中兴新”)49%的股权,而中兴新是中兴通讯的控股股东,持有中兴通讯20.09%的股权。中兴维先的第一大股东是侯为贵,持股比例18%。侯为贵是中兴通讯的创始人,此前长期担任中兴通讯董事长等职务。

天津琏升则为琏升科技控股子公司,此次交易涉及收购其18.9%少数股东股权,交易对方的四家企业中,海南嘉煜科技有限公司系琏升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黄明良控制的企业,持有天津琏升7.4867%股权;四川新鸿兴集团有限公司系琏升科技董事王新控制的企业,持有天津琏升9.3583%股权,构成关联交易。

天眼查显示,天津琏升经历5轮融资,根据琏升科技发布的公告,天津琏升的估值为40亿元。按此计算,黄明良与王新旗下企业将分别获得2.99亿元、3.74亿元转让价款。

琏升科技表示,本次收购旨在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兴储世纪在储能领域的技术积累(如钠离子电池、光储一体化方案)与琏升科技在光伏异质结(HJT)电池的领先地位形成互补,双方合作将强化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

2021年12月富森美以6000万元收购了兴储世纪2.76%的股权。据此估算,兴储世纪彼时的估值已达21.74 亿元。

有投资者提出,兴储做储能多年,技术沉淀扎实,HJT入局后资金技术互补,储能业务或迎新突破,但整合风险得留意。

6年连亏7.7亿

“光伏新贵”为何接盘?

琏升科技的原证券简称是“三五互联”,以SaaS业务、通信运营商、游戏、科技园为核心发展领域,曾是办公软件龙头企业。

2022年12月28日,海南琏升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三五互联的控股股东,黄明良、欧阳萍夫妇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公开资料显示,黄明良于2003年创建四川星慧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从房地产起步,产业涉及生物科技、产业园区、酒店运营和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被称为四川隐秘富豪。

黄明良早年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除大手笔接盘泰合健康外,还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进入上市公司振静股份(603477.SH,更名为“巨星农牧”)。

来源:罐头图库

卖身黄明良之后,三五互联迅速转向光伏行业,并更名为“琏升科技”,大举投建异质结电池产能。

然而,新领域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2022年底跨界光伏以来,琏升科技的利润表现持续下行,净利润已连亏六年,累计亏损7.7亿元。2023年营收大幅增长38%,达到2.4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3973.5万元,同比扩大23.4%。2024年,公司预计全年营收4.5亿元至5.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6000万元至1.2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29亿元至1.89亿元。

来源:企业预警通

值得一提的是,据江苏证监局2025年2月10日出具的警示函,由于核算法不合规、会计处理不合规,导致琏升科技2023年年报财务报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会计科目列报金额不准确。

2023年,琏升科技以40亿元投资规模高调跨界光伏异质结(HJT)赛道,但这场押注并未奏效,2023年延续亏损,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琏升科技的货币资金仅9472万元,有息负债超6亿元,资产负债率连年攀升至73.2%的历史新高,负债总额高达23.68亿。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储能方向对于光伏产业来讲,是一个上下游的关系,如果能够形成光储一体化的产业布局,理论上来讲,对于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新能源布局,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尤其是储能对未来直接的业务营收以及避开光伏同质化激烈竞争、产能相对过剩的尴尬局面是有帮助的。

对于琏升科技,张毅认为,不管举债、增发还是融资,都会增加财务的负担,所以快速整合,短期内可以形成比较好的业绩提升。同时,未来储能市场的成长性是比较强的,如果能够将光伏和储能形成一体化,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升公司的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收获未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点,还是值得的。兴储世纪在客户能力和市场运作成熟度、海外市场的布局方面还是有比较深的基础。

琏升科技也是信心满满,公告称:“2025年,在行业自发性调整下,产业链价格出现企稳信号。在此背景下,公司将继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响应市场变化。”

千亿“中兴系”的光伏之路

如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百花齐放,让很多消费者逐渐淡忘了中兴的名字。事实上,早在华为、小米(1810.HK)等厂商刚刚迈入手机赛道时,中兴通讯就已经跻身全球四大手机厂商之列,其在通信行业亦与华为、诺基亚和爱立信齐名。

中兴如日中天时,创始人侯为贵是与华为任正非齐名的风云人物。2016年3月,在执掌中兴31年后,76岁的侯为贵正式卸任中兴通讯董事、董事长。

作为一家已成立40年的通信设备企业,中兴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全球市场基础,也面临着产业周期更迭、技术边界重塑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兴通讯业绩承压,实现营业收入1212.99亿元,同比下降2.38%;实现归母净利润84.25亿元,同比下降9.66%。其中,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的扣非净利润亏损7.19亿元,创近六年同期业绩新低。2024年,占比最大的运营商网络业务“失速”,是导致中兴通讯整体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当期该业务实现营收703.3亿元,同比下降15%,是近6年来首次下滑。

中兴通讯解释称,这主要受到国内运营商整体投资下降影响。面对运营商市场“遇冷”,中兴通讯拓展新的增长点,持续加码布局政企业务。

目前,中兴通讯的控股股东中兴新已经是总资产近2000亿的大型投资控股集团。事实上,中兴通讯仅是“中兴系”庞大商业帝国的起点。近年来,“中兴系”持续将旗下优质资产推向资本市场,2016年时已至少已经悄然布下10家新三板公司。除了是通信设备厂商,创始人侯为贵也构建了新能源版图。

派能科技是储能电池系统提供商,与中兴通讯、正在申请IPO的兴储世纪被视为“中兴系”三驾马车。截至4月10日,中兴通讯A股、派能科技市值分别为1514亿元、88.97亿元。

派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2020年作为“储能第一股”在A股上市,是“中兴系”新能源领域的扛把子。2022年的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中,派能科技摘下“全球第一”的桂冠。

然而,高光时刻来得快去得也快。去年5月,派能科技董事长韦在胜被永清县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留置。韦在胜还是中兴新的董事长,而中兴新掌握“中兴系”主要资产包括中兴通讯和派能科技的控股权等,同时中兴新定位为中兴系的资本运营平台。此前,韦在胜已在“中兴系”任职三十余年,是侯为贵的左膀右臂,长期担任核心企业CFO要职。

2024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派能科技营收仅20亿元,继2023年同比减少45.13%后,再度下滑39.19%;归母净利润4102.07万元、同比减少92.04%,已处于亏损边缘。

市值方面,与2022年的高位相比,其市值已经从700多亿元下降至如今的88亿元出头。

来源:罐头图库

与派能科技成功上市相比,干法锂电隔膜企业中兴新材的IPO之路更显崎岖。目前中兴新材IPO已经宣告折戟,还被上交所开出罚单。上交所称,中兴新材在废膜回收交易、废膜认定标准等方面信披不准确,且在废膜管理内控缺陷整改后,仍未严格执行相关内部制度;部分研发费用,也无法保证真实、准确、完整。

兴储世纪目前的主要业务包括储能产品的研发生产、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等。2022年4月,其曾向四川证监局递交辅导备案材料,推进IPO进程;2023年4月,中信证券对兴储世纪正式开启上市辅导。不过目前上市暂无进展。

中兴在光伏领域的探索仍在继续,侯为贵布下的新能源资本局还能否实现?

对行业龙头跨行军光伏企业,张毅认为,光伏产业虽然阶段性遇到一些挑战。但是从长期的发展趋势,尤其双碳背景下,光伏作为清洁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比较看好这个方向。不管是通讯企业还是家电企业,还是其他的一些头部企业,这些龙头企业本身业务上跟光伏产业还是有一定的关联度,可以通过跨界融合发展形成更大的业务突破和扩展。

你看好光伏行业吗?对于上市公司跨界光伏有何看法?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