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时隔十五年,工程机械千亿龙头三一重工(600031.SH)再度启动赴港上市计划。

2月18日盘后,三一重工公告正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事项。公告发出后,2月19日,三一重工收于17.45元/股,涨2.41%。

有市场传闻称,三一重工预计将在港股募资15亿美元,并已聘请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中信证券为其H股上市“保驾护航”。

2月19日,三一重工证券部有关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传闻是不准确的。在赴港上市的启动阶段没有办法确定募资金额,要到后期,比如取得备案批文之后可能才能确定发行金额。到目前为止,公司虽然有接触一些保荐机构,但并未确定是哪家。

境外融资需求迫切

早在2010年,三一重工就曾启动H股上市计划,试图实现A+H双轮驱动;2014年,三一重工再次计划分拆全资子公司三一重机(中国)有限公司赴港,但均未成功。

对于再次启动赴港上市的原因,公告称,系为深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的对接,并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

2月19日,上述工作人员同样表示,(赴港上市)主要还是为了满足全球化战略的需要。自2018年以后,公司在全球化方面实现了突破,现在海外市场的占比达到60%以上。

“公司一直在谋求境外上市。从现在的国际关系背景以及综合考虑来看,香港是最优的选择。当然,能否成功仍然未知。之前也曾经拿到过批文,但符不符合当时市场的状态、适不适合发行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该工作人员表示。

在第一次赴港上市失败后,三一重工曾将境外融资的眼光投向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ory Receipts,下称GDR),2022年3月,三一重工宣布拟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GDR。但同年12月,公司又将GDR上市地调整至德国。

到了2024年4月,三一重工宣布终止GDR发行事项,其表示,鉴于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对经营情况、资金需求状况以及业务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并充分考虑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建议,决定终止该事项。

2月19日,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一重工此次赴港上市的意义远不止于融资。随着国内基建需求的持续萎缩,其市场重心已逐步向海外转移。在全球业务拓展的背景下,仅依靠A股市场的融资渠道已不足以满足其国际化发展的需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资本市场能够为三一重工提供更广阔的融资平台和更高的国际曝光度,这对于公司迈向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盈利能力面临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逐渐饱和,“走出去”已成为行业共识。到2024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已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35.42亿元,同比增长4.79%,海外市场贡献营收占比超过60%。

其中,非洲市场增速势头尤其明显。2024年1~8月,三一重工在非销售额达35亿元,同比上升超过60%。目前,三一重工在非洲5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销售服务,在非设立了4个国区、14个子公司、8个代理商、50个服务网点,本地化率超过60%。

海外工厂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其印尼工厂二期工厂扩产完毕,印度二期工厂、南非工厂仍在建设中。

在推进产品迭代的过程中,三一重工在新能源领域表现活跃,相继推出了全电控旋挖钻机、氢能搅拌车等产品。此外,还积极布局纯电、混动和氢燃料技术路线。2024年,三一重工持续提升新能源产品覆盖度,上半年总计完成80多款新能源产品上市。

不过,氢燃料等新兴技术的商业化推广仍面临成本和基础设施配套的限制。此外,新能源重卡行业内的价格战也对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实现营收578.91亿元,同比增长4.22%;归母净利润48.68亿元,同比增长19.66%。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9月底,三一重工的应收账款额也较上年末增加了20.99亿元。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可能带来一定的坏账风险;同时,据Wind数据显示,自2020年至2023年,三一重工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呈现下降趋势,其在行业周期和市场环境变化下的盈利能力的稳定性亦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