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一季度外贸数据正式公布。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

按省份来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表现格外亮眼,合计进出口7.78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三,且呈持续增长态势。

在已公布数据的6个省市中,广东以2.14万亿元的进出口总额居首位,持续发挥外贸大省引领作用;浙江实现7.3%的同比增速,对全国增长贡献率达66.4%,居全国首位;江苏的一季度出口额高达到9049.9亿元,增长9.6%,为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累计增速由负转正提供了支撑。


·

但不容忽视的是,近期美国政府持续挥舞“关税大棒”,给全球贸易蒙上阴影,我国七大省市的外贸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迎来挑战。

广东、浙江等省份作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力军”,外向型经济特征鲜明,尤其对美外贸依存度在全国位居前列。以浙江为例,其对美出口规模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6.2%,外贸依存度全国第一。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这些外贸大省该如何突破困境,稳固外贸基本盘?

广东进出口额达2.14万亿元

一季度的外贸大考,广东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4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2.1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4万亿元,增长1.4%;进口7981.5亿元,增长9.3%。


·图源:图虫创意

该署评价,“总的来看,一季度广东外贸克服基期规模大、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困难,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良好开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基础稳、政策实、市场活,是广东外贸保持韧性并实现增长的关键支撑。

“广东外贸产业基础雄厚、企业韧性强,机电、新能源等领域出口强劲,民营企业表现活跃,彰显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政策上,通关便利化、跨境电商发展等举措不断落地,为企业减负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新兴市场的积极开拓,也增强了外贸抗风险能力。”韩永辉说。

从企业层面看,广东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1.36万亿元,增长4.8%,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63.4%,撑起外贸“半壁江山”。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向好,进出口6770.3亿元,增长5.3%。

进出口产品结构同样亮点突出。出口上,机电产品是主力军之一。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出口机电产品9042.7亿元,增长6.6%,占广东出口总值的67.5%。具体品类上,电动汽车、摩托车、船舶等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增速高达107.9%。

此外,广东与主要贸易伙伴往来密切且增长显著。

东盟继续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位置,广东对其进出口3494.3亿元,增长6.9%。同期,对中国香港、欧盟、美国、中国台湾等其他前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6.8%、6.9%、3%、36.3%。此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长3.3%。

然而,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稳定因素,给广东外贸持续增长带来挑战。如何在现有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成为广东外贸发展的关键课题。

对此,韩永辉表示,在深化与新兴市场合作方面,广东需要着力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动,进一步优化港口设施,增加与东盟及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要城市的直航航班、货运班列频次,以此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合作升级,鼓励企业在东盟等地区建设产业园区,引导电子、家电等优势产业以集群形式 “走出去”,并吸引相关国家或地区的优势产业来粤投资,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此外,韩永辉还指出,广东还要强化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在东盟等重点市场设立经贸代表处,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风险。

浙江外贸增长贡献率居首

在七个主要外贸省市中,浙江一季度进出口额的增速脱颖而出。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浙江省外贸进出口1.29万亿元,同比增长7.3%,对全国增长贡献率66.4%,居全国首位。其中,出口9707.5亿元,增长11.1%,其进出口、出口增速在东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中分别居第1、第2位。

韩永辉分析,浙江一季度外贸成绩亮眼,背后的核心支撑因素,主要是市场多元化战略布局成效突出以及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图源:图虫创意

在市场多元化战略布局方面,近年来,浙江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在巩固与欧盟等传统市场合作的同时,大力拓展东盟、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有效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在全球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多条腿走路,为外贸增长提供了多元动力。

从最新数据中能清晰看到成效。

一季度,浙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241.8亿元,增长7.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6.0%;对欧盟、东盟分别进出口1943.4亿元、1904.8亿元,增长12.6%、13.2%。同期,浙江对中东、拉美、非洲分别进出口1521.5亿元、1339.1亿元、981.7亿元,分别增长5.8%、2.2%、6.7%。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是浙江一季度外贸表现亮眼的另一个核心原因。

“浙江一直致力于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在机电等领域成果显著,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幅提升,不仅使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优化,还增强了浙江外贸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韩永辉说。

浙江外贸出口数据,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含金量”最直观的体现。

数据显示,一季度,浙江出口机电产品4607.5亿元,增长13.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7.5%。其中,家用电器出口303.0亿元,增长17.3%;汽车零配件出口285.2亿元,增长15.6%;船舶出口66.1亿元,增长45.1%。

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848.7亿元,增长7.5%,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30.0%,提升2.7个百分点。

进口方面,能源产品、高技术产品进口保持增长。一季度,浙江进口高技术产品244.7亿元,增长39.3%。其中,进口高端装备、新材料112.8亿元、13.3亿元,分别增长77.4%、34.6%。

“浙江当前的进出口产业结构呈现出‘双轮驱动、结构优化’的态势。”韩永辉指出,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升,体现出浙江在中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是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据全国出口约三成的份额,显示出浙江传统外贸优势依旧稳固,有效支撑整体出口基本盘。

同时,高技术产品和能源类产品的进口保持增长,也说明浙江企业在加快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对先进技术和关键资源的需求在持续扩大。

应对关税战,外贸大省动起来了

自重回白宫以来,特朗普持续挥舞关税大棒,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我国七大外贸省市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应对关税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

4月8日至9日,浙江省领导在本省企业调研中强调,要大力开拓多元化市场,进一步打开广阔的外贸空间。

同期,江苏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对美贸易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强化产业创新、拓展多元出口、降低企业成本,“一行一案”“一企一策”帮扶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全力渡过难关。

广东则提出要全力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更大力度支持出口转内销等。

以东莞市为例,近日该市正式出台《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工作方案》,全方位规划外贸发展路径,并明确到2027年,力争使“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超30%。

在此形式下,韩永辉指出,作为我国外贸主力军的沿海及经济强省市,可通过“三个优化”策略,缓解成本压力、稳定出口规模。

具体来看,韩永辉认为,首先要优化市场布局,积极开拓多元出口市场。加快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布局,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提高外贸抗风险能力。其次,可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出口附加值。利用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减轻价格敏感度,增强应对关税波动的能力。


·图源:图虫创意

此外,还可以优化贸易方式,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引导企业利用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贸易方式提升效率、降低通关和中间环节成本,部分对美订单还可通过“转口贸易”进行灵活调整。

而从长期来看,韩永辉表示,各省市应加快布局高附加值产业出口,提升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加强区域协同,推动产业链一体化;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打造韧性外贸体系,应对复杂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