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前海,深铁集团牵头成立“前海产业联盟”,造未来城市人居样板
4月18日,2025中国前海·时代产业联盟启幕大会在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与此同时,当日下午,广东省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抓主抓重、谋新上新,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两重”项目实施和标志性项目建设,尽快推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形成更多实物量,结合“十五五”规划前瞻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
恰逢其时,在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指导下,由构建起轨道建设、轨道运营、站城开发、资源经营 “四位一体” 核心价值链的深铁集团,携手旗下全资子公司深铁置业,与中集产城、前海金控、腾讯云、东部通航、华为鸿蒙智家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的 “中国前海・时代产业联盟” 顺利启幕。该联盟聚焦“轨道+产业+城市”深度融合,旨在推动前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产城融合标杆,赋能前海产业升级。“时代产业联盟”也将与深圳市轨道交通产业协会一齐服务好企业、带动好产业。据悉,深圳市轨道交通产业该协是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起,深铁集团联合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自愿组建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
作为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前海始终活力奔腾。
2021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正式发布,前海合作区的总面积从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扩容后的前海火力全开,拥有了国际机场、港口码头、会展新城、海洋新城、保税区、制造业工厂等要素,多元化产业空间被完全打开。2024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1亿元、增长10.1%,前海进出口总额7066.5亿元、增长42.4%,成为中国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前海成立15周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立10周年。今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盛大举行,闭幕式落地前海。
站在新的历史机遇前,勇立潮头的前海奔涌向前,持续推进产业升级,为大湾区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搭建平台。
·
聚力大湾区产业升级,前海发展按下“加速键”
当前,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全球。而早在十余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就已开始谋篇布局,形成了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两个市场主体的密集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开放平台,前海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2010年8月26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0-2020年)》拉开了前海开发开放序幕。2021年9月6日,《前海方案》发布,赋予前海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新使命。2023年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下称《前海总规》)为前海持续扩大开发开放按下“加速键”。
近年,前海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率先探索制度型开放,在投资便利、贸易自由、金融开放、法律事务、科技创新、深港合作、“边境内”改革、数字贸易等8个领域全面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10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在中山大学发布的中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前海连续三年位列第一。
与此同时,前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吸引投资。今年3月,前海发布《前海建设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23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
另据近日印发的《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对在前海工作的中国香港居民,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将前海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展至前海合作区全域。
据南方+报道,经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目前《前海方案》超九成任务已落地。《前海总规》中“在港澳提供跨境政务服务事项”“拥有国际性组织数量”“境外专业人士备案执业人数”等多项指标均提前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在前海·时代产业联盟启幕大会现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分享道,如今,任何一个区域的开发建设已经从传统的城市化模式走向了新型城市化模式,而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三角洲特别是前海为中心,正在向全国各地进行投资、设厂。
·
曲建指出,截至2023年底,前海2069家企业投资了2722家境外企业,投资境外企业数量占深圳的约50%,占全国的约5%。作为外向型经济聚集地,前海对外投资行业分布呈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并举态势。
凭借制度创新、科学规划,前海正在从以劳动投入、资本投入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增长转向以科技进步、教育投资、制度创新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带领深圳继续向前。
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前海引领大湾区产业新格局
15年来,前海从一片滩涂摇身一变成如今的国际标杆,产业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国家战略平台,前海亦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前海·时代产业联盟”的组建恰逢其时,该产业联盟以前海TOD产城开发模式为基础,聚焦低空经济、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推进新时代背景下产业与城市的深度结合。
依托“特区中的特区”政策优势,前海率先推出低空经济产业政策。2024年6月,前海-蛇口低空经济先导区启动建设;此外,宝安区也将联动前海加快推进低空经济未来中心定位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结合龙头企业落地打造低空经济集中承载区。今年4月,深圳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窗口在前海大铲湾片区正式启用。
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赵麒透露,公司将与深铁集团合作,在深圳北站、前海枢纽布局低空起降点,未来从前海出发,市民可通过“地铁+直升机”半小时直达港澳,从而构建“空天地”三维交通体系。
大会现场,中国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相信前海未来可以成为低空经济的小总部,将相关产业融入进来,“这也是‘产业联盟’的用意所在,将城市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
·
人工智能方面,2024年,前海印发出台《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的若干措施》,以此为契机,推动建设深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目前,前海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开创多项“全国第一”,包括与华为合作建设首个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灵巧手专业园区,联合香港上线全国首个内地香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等。截至2024年12月底,前海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258家,形成以思谋科技、小马易行、影石创新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企业集群。
从政策高地,到产业高地,“前海作为大湾区正在开发、最新设计的一个区域,肩负着大湾区的一个引领作用。在前海,人们可以按照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展、产业格局、人居方式重新定位、重新设计。”李稻葵指出。
投资热土到宜居家园,深铁前海时代打造未来城市样板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深铁集团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骨干企业,是最早一批参与前海建设的单位。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万科集团董事长辛杰介绍,目前,前海片区已建成运营8条轨道交通线路,以及前海枢纽、机场东枢纽、前海时代、基金小镇为代表的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级综合体。同时,深圳正积极推进6条轨道交通线路高质量的建设以及港深西部铁路、广深第二高铁等多条线路的规划和前期工作。
前海产业联盟的正式成立,将进一步促进优质产业要素在前海高度的聚集、顺畅流动,为前海注入澎湃动能。
曲建指出,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再是单一的土地,也不是单一的房产,而是高质量的产业、高质量的人才和高质量的空间。目前,前海已经集聚156家世界500强企业,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25亿元,位列全国前列。可以预计,随着地均产值的进一步提高,前海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从深圳的前海、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海,到世界的前海,前海的创新价值、产业升级,推动着房地产发展模式进一步转型升级。未来,前海不仅是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也是宜居的美好家园。
在住建部“好房子”政策要求的背景下,深铁置业在项目规划、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强化“TOD+品质人居”战略,打出“六好+六化”组合拳,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计划推出超4300套房源,涵盖人才房、商品房、公寓等,分布于深圳龙岗、前海、光明、龙华等核心区域,为市民提供“住有所居、住有优居”的解决方案。
已经领证并即将入市的深铁前海时代尊府,正是深铁集团未来城市样板构建计划的完美呈现。作为深铁集团“府系”钜作,前海时代尊府推出建面约245-285㎡环幕湾居大宅,以非凡匠心敬献时代塔尖人物,铸就湾区奢居新标杆,重塑理想人居的时代想象。据悉,项目4月19日已开放意向登记,并将于4月26日正式开盘。
·百万平TOD综合体项目,深铁前海时代效果图
深铁前海时代占据前海核心桂湾,紧邻地铁1号线鲤鱼门站,可快速到达华南最大全地下交通枢纽——前海国际枢纽中心(在建),未来可快速串联广深港高铁、深珠通道、穗莞深城际等16条轨道线路,实现“30分钟通达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连接香港机场”的便捷通勤。项目周边分布有前海基金小镇、深港国际法务区、超甲级写字楼集群,形成“办公-居住-商业”无缝衔接的产城融合生态。
与城市共生长,深铁集团以纵深拓展的轨道交通体系与高品质地产项目双轮驱动,持续进阶产城融合的TOD发展模式,释放“轨道+”生态圈强大动能,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擘画深港双城融合新格局,赋能前海挺立世界湾区之巅。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