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农业保险,一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下称《规划》)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

  专家表示,《规划》对农业保险提出明确要求,旨在提升我国整体农业保障水平,更好地支持我国农业强国建设。

  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基金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给社会经济造成大量损害。应急管理部此前披露,2024年,中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11.1亿元。

  农业产业是遭受自然灾害损害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相应的农业保险也面临较大赔付压力。业内人士介绍,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是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农业保险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过,我国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处于初步建立阶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介绍,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有三重风险保障机制:一是保险公司大灾风险基金,由保险公司的一部分保费和当年的大部分盈余组成,灾害较重的年份可以动用基金;二是财政部等发起设立的中国农再,基本功能便是分散农业保险大灾风险;三是国家未来将推动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基金。

  “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基金,是政府层面针对农业大灾风险可保性弱的特点,设置的一种特殊的巨灾风险损失准备金。法国、日本和巴西等国家都有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基金制度,运行良好。”一位农险业务专家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

  上述农险业务专家表示,我国应加快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基金,加强全国一盘棋、政府险企一条心,推动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对低、中、高、极端风险的全面覆盖。

  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形成“政策性基础险+商业补充险+创新型险种”的框架,但区域和品种覆盖还不均衡。

  庹国柱表示:首先,农民需要保障性强的产品,如完全成本保险;其次,农民需要既能保障自然风险又能抵御市场风险的保险产品,如收入保险;最后,农民需要更广泛的保险产品,为农、林、牧、渔以及涉农财产和人身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目前除少数单风险保险产品之外,包含多风险保障的产品都无法商业化经营,但政策性农业保险只能在财政预算约束下发展。

  庹国柱认为,可以设计“基本险+附加险+商业险”这种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具体而言,有两条实现路径:一是分别设计单独的“基本险”“附加险”和“商业险”产品,农户特别是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购买多种不同的产品;二是把同一种标的“基本险”“附加险”和“商业险”不同的产品,设计在一张保单里,有不同的保障水平和补贴水平,供农户选择。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超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68亿元,支持西藏藏鸡、宁夏枸杞、陕西苹果、广东荔枝、贵州茶叶、湖北小龙虾等逾500种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峭表示,特色农产品保险应聚焦“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关注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可观、市场竞争力突出的特色品种,扩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障范围。

(责任编辑:张紫祎)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