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基金)

平安基金周思聪自2008年入行以来,深耕医药、消费领域。历经市场风雨磨炼的她,擅长把握医药行业创新药等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和挖掘优质个股。从投资方法上,她偏爱高景气度的子行业,选择好赛道上的优质公司做集中持股和中长期持股。

凌厉飒爽的投资风格,让周思聪管理基金业绩也分外凌厉。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她管理的平安医药精选A净值创出历史新高,成为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领跑者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春节后“AI+医药”、创新药等行情引爆,已经沉寂四年的A股与港股医药板块强势反弹。在把握住这一波行情的周思聪看来,2025年是医药行业的修复年,拥有丰富的结构性机遇,她尤其看好创新药等领域投资机遇。

01

扎根医药等领域17载

偏爱高度集中持股

周思聪的投资风格,和她甜美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她投资进攻性十足,坚持高景气度投资、集中持股、中长期持股,基本不做波段操作!

这一凌厉的风格也反映在她管理基金的持仓上,其管理基金往往持有个股数量不超过20只,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一般超过60%

“当我最开始做投资时,感觉很新鲜,其实换手率很高,但当时的领导要求我们回溯下自己的投资收益,我才发现往往赚钱的是重仓股票,而一些跟风投的股票,有赚有赔,最后基本对冲掉了。” 谈及自己投资风格的形成,周思聪直言,因此她渐渐发现,与其四处打猎不如围猎:把自己看好的、能研究透彻的标的,收益全部吃透。

然而,市场一直质疑高集中度会带来净值的大幅波动。对此,她也表示,高集中度投资方式去控制回撤看似难度大,也可能带来净值波动,但因为投资的进攻性,让持仓组合能在下跌之后的反弹阶段,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幅度涨回来。只要是正确的投资方向,一定是可以有较高的回报。确实,数据也显示,近期她所管理的医药基金净值快速收复失地,并创出历史新高。

但周思聪也强调,要做好“看准敢于重拳”,核心是要研究深度再深入,不断精进,“最好的防守其实是进攻”

在深度研究上,周思聪也有自己一套方法。她会选择高景气度的子行业,向景气度要收益。“从长期的维度看,资本市场最有效的因子永远是成长性因子,因此做投资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站在高景气的赛道上。只有在高景气度的赛道上,选到好的投资标的的可能性才高。”

在景气度选择上,她需要“三好”:行业所处周期位置好、行业竞争格局在变好、行业的商业模式好。

周思聪也直言,要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做投资,选择自己能够深度理解的投资标的,借助市场波动检验和反思自己对于持仓个股的理解,通过集中持股和中长期持股获得持续性收益。“投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不参与不能深度理解的行业和个股投资。” 她强调。

02

看准市场风口

深度布局创新药

在医药众多赛道中,周思聪持续看好广义创新药赛道,并认为将是未来两三年医药领域的风口。

相对其他领域,创新药往往被视作是良莠不齐。对此,周思聪表示,创新药良莠不齐往往包含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企业研发水平存在高低差异,二是创新药研发周期过长,企业间所处周期差异巨大。

“投资上,我会从政策、产品双周期入手,尤其重视产品周期。创新药的研发时间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对一年内难以看到明确产品进展的,我不会去碰。另外,在创新药上,我重视市占数据和竞争格局,以及市场口碑、实际疗效。因此,赛道中排位特别靠前、数据又很好、毫无对手,将是我的首选方向。”

遵循这一思路,周思聪过去两年一直积极布局创新药这一领域。“由于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术语,创新药研究一直曲高和寡,令除了医药基金之外的资金望而生畏,这也是不少创新药企业虽然在医药行业连跌四年的期间震荡向上,不断创出新高,但是走势波动极大、艰难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她表示,目前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周思聪表示,商保推进带来的支付端的改善和去年底大批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带来的创新药企国内医保市场的放量,将成为2025年创新药行业发展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她进一步表示,随着新版医保谈判目录在1月1日的执行,大部分A股、H股的创新药企业有望在2025年步入产品放量期,在历经多年的艰苦研发之后,中国创新药企业终于有机会迎来报表端收入爆发式增长。无需再纠结于晦涩难懂的临床数据,市场公认的金标准——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将成为创新药行业2025年最简单明了的标签,这将极大地有利于2025年创新药行业的行情演绎。

“同时,2025年开始,大批创新药公司有望开始盈利,大品种纳入医保开始放量,进入业绩释放大年。今年预计有三分之一创新药企业实现盈利,2026年将有七成的创新药企业盈亏平衡,2027年预计绝大部分创新药企业都将步入盈利期,可以投资创新药的资金范围大幅度拓展,边际增量资金逐步增加,将极大地改善创新的投资主体结构。” 周思聪表示,走过研发周期,迎来产品周期,创新药行业在2025年将步入收入放量周期,预计2025年创新药行业的行情会显著好于2024年。

03

2025医药修复年

多重因素驱动反弹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A股医药板块自2021年中旬以来,已持续下跌近四年,虽然近期频频反弹,目前跌幅仍超50%。然而,周思聪对医药后市充满信心,认为2025是医药领域修复年,多重因素驱动这一领域持续反弹。

谈及近期医药领域反弹,她表示,这一方面得益于市场投资情绪的带动,另一方面也是宏观因素对医药行业的持续改善。

具体来看,一是AI制药等主题带动医药行业投资情绪:近年来,国内外持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AI技术在制药领域及卫生健康行业的落地与发展。国内多家企业的AI平台也逐步亮相。AI制药有望提高制药行业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AI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等,提升了医药企业的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整体发展。AI制药主题的兴起也提高了市场对于医药板块的投资热情。

二是医药行业的估值重塑与资金流入:中国药企近年来研发投入增加,创新成果涌现,但短期利润较少。随着中国药企产品纳入医保、国际化进程加快,预计2025年开始财务报表将显著改善。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与海外药企相比存在显著估值差。这种低估状态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性价比。

在美国降息背景下,全球资金风险偏好上升,华尔街资金外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新兴市场高弹性资产受青睐。医药股作为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板块兼具“低估值+高成长”属性,叠加政策催化,成为外资配置洼地,海外资金流入会提升中国医药股估值,加速估值回归。

三是政策与产业环境改善带来医药行业基本面的持续改善:2025年国内政策持续支持医药创新,国务院发布文件明确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药械审评审批效率提升,并计划推出“丙类医保目录”以覆盖高价创新药械,为创新药提供多元支付支持。同时,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加速落地,医疗设备行业招采恢复明显。

四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刚需属性日益增强: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人口老龄化加剧,医药消费需求增加,慢性疾病治疗、康复护理等需求不断增长,为医药行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及最新《招募说明书》,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