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国药一致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3.78亿元,同比下降1.46%;净利润6.42亿元,同比下降59.83%。同时发布《关于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国大药房向控股子公司提供财务资助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下称《公告》),拟用委托贷款的方式向控股子公司“国控广州医疗供应链”“浦东医药”和“扬州国大”提供财务资助,资金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

国药一致净利下降,漱玉平民、健之佳为子公司担保频现

无独有偶,漱玉平民、健之佳等也分别在近期发布了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可见,在外在压力与内在需求共同作用下,连锁药店正在经历行业“刀尖向内”的自我排毒与优化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在倍感压迫的行业变革中,各大企业都在积极摸索行业发展新可能。如国药一致深入布局“智慧物流”,漱玉平民与大树医药合作“新型药店”,一心堂、健之佳等探索“药店+诊所”模式,强化慢病管理。

连锁业绩承压,担保子公司强信心

据年报数据,国药一致分销板块净利润有所下滑,而零售板块(即“国大药房”)则同比转亏。具体而言,零售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23.57亿元,同比下降8.41%;净亏损11.04亿元。

 国药一致净利下降,漱玉平民、健之佳为子公司担保频现

国药一致在2024年年度报告解释称,公司利润下降主要系零售板块受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业绩有所下滑,导致收购资产组的经营业绩较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减值测试结果,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商誉及收购对价分摊形成的无形资产(品牌使用权和销售网络)计提减值准备9.70亿元,减少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61亿元。

此外,国大药房2024年战略性地关闭了1270余家直营门店。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大药房门店总数9569家,其中直营门店7770家,加盟店1799家。

在发布财报之际,国药一致又分别对三家子公司进行了总计6200万元的财务资助。据了解,“国控广州医疗供应链”“浦东医药”“扬州国大”三家公司分别获得1000万元、3200万元、2000万元的财务补助。

国药一致净利下降,漱玉平民、健之佳为子公司担保频现

对于本次财务补助,《公告》表示,本次财务资助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有助于解决被资助方的资金需求,可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并防控流动性风险。

事实上,2024年并非只有国药一致面临困境,几家上市连锁也面临业绩承压。据各大连锁2024年度业绩预告,一心堂扣非净利润预计2.5亿~3.5亿元,同比下降52.22%~65.87%;健之佳本预告期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65.91%~69.15%;漱玉平民本预告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1亿~2.1亿元……

与此同时,几大连锁也不约而同地对各自子公司提供担保。今年2月,漱玉平民在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同意公司及子公司2025年度对合并报表范围内各级子公司提供的担保额度为167011万元包括滨州漱玉、青岛漱玉、东营益生堂、漱玉医药物流(吉林)、漱玉平民医药(福建)等。健之佳则向3家全资子公司“重庆勤康”“四川勤康”“辽宁健之佳医药”提供9000万元担保。

提供担保能降低贷款机构的风险,提高贷款获批的可能性,同时,也是对子公司的短期助力与长期战略考量。业内人士指出,行业阵痛难免,现在正是零售行业抵御困难的关键时刻。

差异化探索新赛道,自我改革效果初显

前几年各大连锁“买买买”,门店数量飞速增长。然而,扩张背后则是许多挑战,包括如何管理日益庞大的网络、物流建设等运营成本增加,以及如何保持和提高服务质量,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线上渠道的冲击。

同事,叠加医保改革、门诊统筹、“双通道”等政策施行,产品组成重构、人员配置升级、流通模式调整、行业竞争加剧等一系列连锁变化,诱发整体市场增速放缓,经营持续承压,倒逼产业不得不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比如,全国各地探索集采药品进药店工作,零售挑战继续加大。据悉,河北唐山已先后落实国家、省际联盟、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19个批次749种,中选范围涵盖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疾病、精神疾病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中选价格与集采前对比药品平均降幅62%。兰州也开展为期一年的“集采药品耗材进药店”试点工作,并严格要求参与试点的零售药店按照“零差价”的原则进行销售。湖北咸宁也确定了辖区内57家定点零售药店作为试点,其中高济明联连锁店40家、国民药房连锁店9家、老药师药房连锁店4家、国药控股2家、康泰堂和楚天大药房各1家。

在此前提下,业绩下滑在所难免。驶上门店扩张快车道的连锁纷纷“踩刹车”。比如大参林在2024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宣布门店网络策略从扩张之战进入到加密之战,将暂停新省份的进入,并进一步加强商品及门店网络规划的精细化管理;老百姓则表示要降低新店开店速度,退出部分长尾市场,以降本增效。

同时,一些连锁已经进入了新一轮调整期。国药一致则在智慧物流上加大布局,推动物流从单一的传统仓储配送服务向供应链创新服务转型。漱玉平民与大树医药合作开设“大树漱玉”,布局“新型药店”,目前处于筹备阶段,除OTC产品,还涉及奶粉、孕婴、健康生活品等。一心堂、健之佳等探索“药店+诊所”模式,强化慢病管理。

硬币的另一面,更快完成公调整升级的企业,已经初见发展新增势。比如同仁堂2024年年报中表示,截至报告期末,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1251家,2024年内新增门店数量250家,其中新设252家,闭店2家。

益丰药房则在今日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暨控股股东提议实施2024年度现金分红的公告》,表示基于对本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为推动公司积极响应新“国九条”并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公司内在价值合理回归,公司控股股东厚信创投提议:以实施2024年度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2024年度派发现金红利的总额(含2024年半年度已实施的现金分红)不低于经审计的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50%。

业内人士表示,连锁药店正走在主动优化网络、提升效率的必经道路上。通过关闭低效门店、调整经营模式,行业正在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这一过程虽然痛苦,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