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联盟集采将至!河南摸底47个品种(附名单)
河南省牵头,新一轮带量采购即将开始——业内猜测大概率是国家医保局重点指导的国采品种可替代药品联盟集采。
河南对47个药品展开摸底
4月21日下午,河南省医保局发布通知明确,根据河南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安排,对部分药品开展产品信息摸底工作。据此,业内普遍认为河南即将启动新一轮药品集采。
据业内流传消息,河南本次共计对47个药品(完整名单附文末)展开了摸底,包括红霉素、前列地尔、乙酰谷酰胺、左西替利嗪、维生素D2、普拉洛芬、磷酸肌酸钠、顺铂、七氟烷、卡铂、胰岛素、胸腺肽、布比卡因、氟替卡松、甲氨蝶呤等。
4月27日前,相关企业需完成信息填报。河南特别指出,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或未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将影响后续参与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资格。
相关企业需要填报的内容如下:
由于本次摸底的产品此前曾现身河南向全国各省医保局发送的《关于邀请参加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联盟的函》拟集采药品遴选目录,多方认为,河南可能启动的正是国采可替代药品联盟集采。
2024年5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国家医保局重点指导四大全国联采工作——湖北牵头开展新批次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和第一批全国中成药集采协议期满接续采购;山东牵头开展中药饮片联盟采购;河南牵头开展国家组织集采品种的可替代药品联盟采购;三明联盟开展肿瘤和呼吸系统等疾病用药集采。
国采品种可替代药品集采启动?
据赛柏蓝统计,除河南牵头国采品种可替代药品联盟采购2024年未启动外,以上提到的其他3个联盟集采均已经公布最终中选结果,并将于2025年上半年陆续落地。
在这份通知中,国家医保局明确鼓励有条件开展全国联采的省份,将国家组织集采品种的临床使用可替代或相关配套的药品和耗材纳入集采范围。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可替代药品参考监测清单》,不少品种的可替代药品超过20个。
将国采可替代药品/耗材纳入集采既能遏制临床对高价可替代药品/耗材的不合理偏好,也将促进集采中选品种的优先使用。
针对集采可替代药品的管理,纵观全国多省,河南的监管动作起步较早、方式也颇为多样。
河南省自2021年起率先建立可替代药品监测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对完全可替代药品的采购和使用进行说明,否则医保基金不予支付;2022年,河南进一步通过通报集采流标品种和非医保品种的采购情况,强化监管——河南医保局在通报中一口气列举了违规采购、不使用集采中选药品、采购高价药、未按规定时限回款、非中选药品使用量多于中选药品、个别医疗机构配合医药企业违规增补药品挂网等八类问题。
大型联盟集采密集推进
河南作为常住人口逼近1亿的中原大省,和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一样在集采中的牵头地位突出。
一方面,国家组织集采药品的联盟接续采购主要由上海、江苏、河南、广东牵头开展;另一方面,河南牵头开展的地方联盟集采亦不在少数。
据赛柏蓝统计,河南仅在2023年牵头开展的集采就包括:
河南联合山西、内蒙古、辽宁等19省(区、兵团)开展药品联盟集采,纳入尿激酶、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甘露醇、碳酸氢钠、硝酸甘油、去乙酰毛花苷、凝血酶、绒促性素等。值得一提的是,这24个品种中的大部分曾纳入国家或地方短缺药目录,通过集采保供的意图明显。
河南牵头13省对国采第二至五批期满品种接续采购,涉及孟鲁司特钠咀嚼片(4mg)、匹伐他汀(2mg)、曲美他嗪(20mg)等58个品种,这次的接续采购统筹考虑国采时竞争是否充分、降价是否到位等因素,区分采购单一/二/三分别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2023年,河南单省还针对氯吡格雷、蒙脱石散、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恩替卡韦等48品种开展带量联动采购。
国家医保局在2024年发布的《通知》中明确表态,各省份可以根据本地区药品耗材费用支出的特征和结构、基金运行情况,以及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形势和需要,有针对性开展本省份带量采购工作。
各大联盟集采下的诉求显然不尽相同。
综合来看,河南开展的集采主要采取综合评审+议价谈判;双向选择、带量联动;分层竞价的思路,在采购量的分配上也进一步根据企业的报价阶梯分配采购量,最终被纳入河南牵头开展联盟集采的药品平均降幅基本在50%上下。
业内有评价称,河南开展的带量采购在短缺药、慢性病用药和高值耗材领域的降价效果显著。
从河南一地的集采动作也能窥见,2023年以来,带量采购不断提速扩围。
附产品列表(仅供参考,最终以官方信息为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