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药政改革破冰后,中国创新药研发迎来黄金时代。一批中国创新药企勇立潮头,如浪尖上的弄潮儿,凭借创新活力与产品实力脱颖而出。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产业“寒冬”持续的当下,这些企业不仅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更在行业内积极争夺话语权,致力于塑造全新的产业秩序。它们跨越“寒冬”的历程,恰似一面镜子,生动折射出中国创新药产业这十年间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时代财经推出《寻药中国·弄潮》栏目,记录这些时代浪潮中的生动切片。

让失语的渐冻症患者重建交流能力,高位截瘫的患者用意念玩上电脑游戏……这些曾经只能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画面,正通过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现实生活中上演。

脑机接口是一种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路径的技术。它可以通过读取大脑的神经信号,将其转换为可被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识别和处理的指令,从而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交互,也可以让外部信号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

浙商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脑机接口市场潜力巨大,仅从医疗类市场看,麦肯锡预测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并于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另据量子位的测算,目前我国脑机接口设备的市场规模在十亿级,约占全球市场总份额不足十分之一。到2040年,我国脑机接口行业综合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200亿元。

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在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同时也被视作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主任、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守岩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分为四个方向,分别是“读脑”(运动、言语、记忆与意识解码)、“写脑”(神经功能调控与重建)、“读写交互”(大脑编程)与“脑智融合”(类脑智能与数字生命)。

在今年3月由同写意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期间,王守岩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国在“读脑”和“写脑”技术上已与国际同步,但在“读写交互”和“脑智融合”上仍有差距。

在这场全球科技的竞速赛中,政策红利正加速中国脑机接口的产业化进程。尤其自2025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层面更是密集推出各项政策措施,以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

2025年1月,北京、上海相继发布产业培育方案;同年2月,国家药监局要求对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立项,以推动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规范化;3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并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3月31日,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资本亦闻风而动,A股脑机接口板块在今年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同花顺数据显示,自今年以来,脑机接口板块指数涨幅超过20%,包括汉威科技(300007.SZ)、荣泰健康(603579.SH)、优刻得(688158.SH)、岩山科技(002195.SZ)等在内的多只概念股年内涨幅均超过50%。

王守岩向时代财经指出,在脑机接口领域,中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原始创新不足、学科交叉融合不够的挑战。“真正的原始创新需要承受大量失败的风险,才能迎来一次突破性的成功,但国内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科研环境和转化机制仍待提升。”

对于未来5到10年内全球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王守岩认为,欧美国家不像中国有这种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尤其是美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发展可能放缓,而中国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技术储备等优势,或有望迎来弯道超车、快速发展的机遇。

复旦大学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研究中心主任、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守岩 图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