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吴基金)

5月20日,国内某制药公司宣布与国外某制药龙头签署协议,将向其授予公司自主研发的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根据协议,该公司将获得12.5亿美元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这一交易在中国药企许可交易中创下新纪录。

在此背景下,医药板块市场情绪高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当日(5月20日)涨2.56%。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年内权益市场持续震荡,但医药板块反弹明显,截至2025/05/21,年初至今wind医药大类指数涨10.04%,港股医疗表现相对更为亮眼,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内涨幅超30%。

自2021年以来医疗板块持续震荡下行,回调时间已超过4年,展望未来,国产创新药竞争力上升是否表明板块拐点已至?估值位于相对低位的医疗能否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东吴医疗服务股票基金经理毛可君为您解答!

(数据来源:Wind,年初至今统计区间:2025/01/01-2025/05/21,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毛可君

生物与经济复合背景,懂医药也懂投资,复旦大学生物科学本科,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深耕医药行业9年,近4年医药投资管理经验。

01

如何看待国产创新药竞争力?

毛可君:

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在医药行业内呈现出一种鲜明的两面性。

一方面,其开发过程往往需要承担高昂的初始投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并且经历漫长的研发周期,这使得每一步进展都充满挑战。然而,另一方面,若能成功突破这些障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创新药物常能带来“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其经济回报也极为丰厚,堪称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我国在创新药的研发上显现出成本相对较低、效率较高的特点,这为我国成为全球创新药物研发与生产的成本效益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几年,国内创新药不断融入国际市场,多款创新药达成高额海外授权交易,这表明国内创新药企业国际融合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彰显国内创新研发实力得到国际认可和肯定,创新药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趋势不断得到确认。 

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License out)完成 94笔,出海交易总金额高达 519 亿美元,同比增长26%,2025年1月-3月,中国License-out交易已有41起,总金额达 369.29 亿美元。

(注4:数据来源:Wind,5月以来统计区间:2022/05/01-2022/06/30,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02

创新药支持政策如何?能否迎来反转行情?

毛可君:

01

从政策端来看

近一年以来我国持续出台创新药支持政策。3月19日,《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对创新药给予6年、改良药给予3年、和首仿药给予3年数据保护期。3月底医保局组织召开“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讨”,随后流传出《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这次集采规则优化在于优化规则防止有药企报价过低,影响其他正常报价的企业,同时给医疗机构一定的自主选择权,给原研和未中选品种一定的空间。这或表明医药无底线低价时代已经过去,重质量时代或来临。

我们认为具备差异化属性的创新药有望在国内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包括更快的审评审批速度、医保定价的支持、药品进院速度的支持、DRG等除外支付政策的支持、多元化支付体系的支持等。

01

从市场端来看

2025年我国创新药或迈入“收获季”。近期中国A/H创新药的上涨,我们认为可能并非短期边际变化导致,而是过去两三年我国创新药行业竞争力整体上升导致,即以BD交易金额为显性表征的中国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的优势显现。

相较于2024年市场对医药产业渐进趋势所持的估值审慎态度,当前情况或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前期诸多不利因素被市场充分消化,产业政策对实质性创新的支持导向更为明朗,加之我国创新药原研成果的持续验证,医药行业中具备核心创新力的资产或正迎来价值重估的机遇。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在产业趋势和政策的双重共振下,创新药投资机遇或值得期待。

03

创新药哪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

毛可君:

2025年全年来看,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创新药细分方向:海外大药、早研创新(包括干细胞、通用CarT、TCE实体瘤、PD1 PLUS、白介素多靶点、蛋白降解、小核酸、TL1A、减重等)、国内超卖、仿创重估。

分类汇总来着,2025年创新药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三大方向:

01

有稳定收入利润增长+创新管线有看点,以头部仿创企业为主

02

产品刚上市或即将上市,放量在即,或者已经有产品商业化形成收入,扭亏在即,产品空间想象空间大

03

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出海潜力企业,国内真正创新的品种正处于出海热潮中,已经成功出海的企业和未来有望通过BD方式出海的企业都值得关注

整个医药产业角度来看,我们将重点关注头部创新药资产、医药AI、处于左侧相对底部医药资产。

风险提示:

本材料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东吴基金当前的分析,东吴基金不保证当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投资者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且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