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医疗将逐步退出IOT业务。

聚焦发展退出IOT业务

近日,华润医疗发布公告宣布逐步退出IOT(即投资-运营-移交模式)业务。

IOT模式的核心逻辑即不直接收购医院产权,而是以管理方身份接管运营,通过收取管理费及掌控合作医院的药品、耗材供应链获取收益。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IOT模式的上市医疗企业之一,华润医疗的这一业务曾是其重要的增长引擎。以燕化医院项目为例,2019-2022年间,其已从中获得近2.1亿元协议可得利益赔偿;2024年,包含IOT业务的“其他业务”板块实现收入6.70亿元,贡献分部业绩2.14亿元。

回溯发展历程,华润医疗早已就以IOT协议接管京煤医院等,快速切入医疗服务市场。截至2025年上半年,华润医疗已经在中国10个省、市共管理运营103家医疗机构。自有医院诊疗门急诊量和住院量分别约为510万人次和27万人次。

华润系宣布,逐步退出这一业务!

华润医疗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5.25亿元,同比减少9.07%;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为3.40亿元,同比减少21.76%。其将净利润下降归因于医保次均费用下降导致成员医疗机构经营利润下降以及IOT业务规模缩减,对应的利润贡献下降。

具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华润医疗“其他业务”板块营收2.66亿元,同比降低29.3%,尽管分部利润为2.92亿元,同比增加96.9%。但剔除一次性收到燕化IOT协议下管理费及供应链损失赔偿款2.1亿元后,分部利润仅为0.86亿元,同比下降42.1%。

此次业务剥离早已有迹可循,6月,华润医疗已就燕化医院IOT协议纠纷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立案申请,要求解除协议并追讨违约赔偿及相关款项。

从具体业务数据来看,IOT业务应收款项从2023年底的3743.4万元下降至2024年底的823.1万元。

截图自华润医疗2024年年报

截图自华润医疗2024年年报

更为重要的是,政策早已对这一行为进行合规性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向举办人、出资人分配或变相分配收益。

华润系宣布,逐步退出这一业务!

华润系宣布,逐步退出这一业务!

但IOT模式的本质却是投资非营利性医院并从医院收支结余中获取投资回报。

换帅、调整...最新发展方向明确

调整之后,华润医疗明确表示,下半年将继续积极改善收入结构,推动管理精细化,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与此同时,今年6月,华润医疗完成了管理层换届,于海接替宋清出任董事长一职《具体见《「华润系」高管换人,涉董事长、副总裁...》)。作为华润系的老将,于海的工作重点包括统筹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与精益化管理等。后续其能否华润医疗走出业绩困境,值得继续关注。

事实上,华润医疗业绩承压早有迹象。作为华润集团旗下唯一的医疗上市平台,2024年其营收98.55亿元,同比下滑2.50%。主要受医保控费影响,门诊和住院次均收入分别下降2.4%和4.3%。

不过,2024年华润医疗净利润实现了5.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60%,这主要得益于成本优化(如供应链集中采购)和关停亏损医院(如淮阴医院)。

华润医疗2020-2024年营收、净利润情况

华润系宣布,逐步退出这一业务!

从业务板块来看,医院业务营业额在华润医疗整体营收中占主导地位。2024年,医院业务实现营业额91.85亿元,占总营收的93.2%,但同比仍下降了2.4%。尽管就诊人次指标有所增长,门诊和住院次数却呈下降态势,医保支付改革对其收入有一定影响。

进一步来看,尽管2024年华润医疗努力通过提质增效降低次均收入下降对医院业务利润的影响,但医院业务分部毛利下降4.7%,毛利率至18.0%。

截图自华润医疗2024年年报

截图自华润医疗2024年年报

“生于并购,长于并购”是华润系发展的重要特征,华润医疗也是如此,但并非所有的收并购都是一帆风顺,2021年,华润医疗以8.83亿元收购江苏淮阴医院,但收购后业绩却一路下滑。目前,华润医疗正研究淮阴医院业务关停后的人员、资产处理方案,包括考虑出售所持淮阴医院相应股权或淮阴医院资产。

同时,华润医疗也明确了未来的能力建设方向——将持续在学科建设、患者服务、集团化运营、组织人才、智数化等核心领域发力。具体来看,战略规划层面以学科发展为核心、以患者服务为抓手,通过集团化运营锻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布局层面则结合各地患者需求、竞争格局及自身发展阶段,针对性制定学科规划与发展策略;医疗技术与服务能力提升层面,将在清晰规划的基础上,推动资源精准匹配与持续投入。

此次IOT业务的退出,是华润医疗应对业绩下滑与市场变化的新尝试,其能否借此成功破局,仍需市场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