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叶露

  一直喜欢人文访谈类的节目。

  从早期的《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超级访问》,到之后的《可凡倾听》《圆桌派》,如今一直在追的是许知远的《十三邀》,我喜欢这档节目所承载的历史与人文的厚重感。

  我知道伟达也是。他经常会在朋友圈和他主导的微信群里推荐某一期人文访谈的视频,也会发一些节目视频的预告,这时,我就会收藏一下或者在手机日历里做个备忘。

  《十三邀》是腾讯新闻和单向空间联合出品的一个深度访谈节目,身为单向空间的创始人,许知远有他自己的积累和思考,所以他在《十三邀》中不同于传统访谈节目的主持人那样,保持一个客观中立的态度,而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和嘉宾碰撞,一起探讨,发现这个世界的诸多可能。《十三邀》系列已经出到了第八季,受邀嘉宾也有了上百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大师:许渊冲和许倬云。要感谢《十三邀》把两位宝藏学者带到了大众跟前,让我们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聆听他们充满情感与智慧的对话。

  两年前的一次活动中遇到伟达,说起了许知远和《十三邀》,伟达说他也想以微视频的方式在海盐做一档人文访谈栏目,这是他中期的职业理想。我当时就举了双手赞同,我们还说起首期可以从南北湖开始,泛舟在北里湖上,对话澉浦文化老人。

  想不到两年前的憧憬竟然兑现得如此之快,《我有嘉宾》在这个深秋横空出世,还做成了升级版——不仅节目内容和辐射区域从海盐县升格到了嘉兴市,播放平台除了视频号、读嘉App之外,11月24日晚上10点,《我有嘉宾》还在嘉兴电视台文化频道播出。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借此获得更丰厚的文化滋养,遇见更多有趣的灵魂。

  《我有嘉宾》的宣传片,镜头中的伟达竟然走出了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中的步伐,难怪海盐的文友都说伟达有颗老灵魂。

  人文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很关键,他不仅要引导话题的走向,还要尽量多角度地与嘉宾互动,从而为观众们展示嘉宾的更多面。

  《我有嘉宾》首期访谈,对话嘉宾是悬疑小说家贝客邦。之前在一些活动场合见到贝客邦,给我们的观感是沉默不善言的,但在节目里,在贝客邦的家中,在伟达的话题引导下,贝客邦松弛了很多。两个人的对话氛围真实、随性,我们也从对话中走了一遍贝客邦的创作历程。贝客邦在节目中贡献了一句金句“人生短促,那就写小说吧”,我看了后跟闺蜜说“那退休后,我们赶紧写小说吧”,她说“好”。

  如果说《十三邀》是“70后”许知远对时代做的思考,《我有嘉宾》则是“90后”周伟达在解读当下。泡面头和人字拖是许知远在镜头前的两大标签,不知《我有嘉宾》的观众会给伟达贴上什么样的印象标签?我很期待。

  (作者系地方文化研究者)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