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万得基金)

精彩观点

1. 9月24号启动的这一波行情就是一个市场大底的一个拐点,政策组合拳是过去十年未见的高强度。

2. 在风格切换启动时,切换后领涨的行业板块往往是切换前跌幅最大的,而切换前表现最好的板块或风格则可能阶段性跑输。

3. 红利低波具有较强的绝对收益属性,而红利质量具有较强的超额收益属性,这两个指数互补性很强。

4. 以红利质量与红利低波各占50%权重组成一个组合,该组合在长时间维度下与宽基指数相比表现更优异。

牛熊转变、风格切换,应该是投资者在A股市场上面对的最大风险。万得基金这次邀请的“大咖”为我们带来一个升级版的红利量化策略产品,历史回溯显示,它可以穿越牛熊,灵活应对风格切换。

11月27日,创金合信首席量化投资官、量化指数部总监董梁通过WindTalk大咖讲坛,为我们带来了《风格切换,红利策略尚能饭否?》的专题分享。

(风险提示:直播中所述观点以及陈述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不应被接收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

董梁先生,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学士。2005年3月加入美国巴克莱环球投资任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2009年8月加入瑞士信贷任自营交易员。2012年8月加入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系统化投资部量化投资总监、基金经理。2015年1月加入香港启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资部基金经理。2017年9月加入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首席量化投资官、量化指数部负责人、基金经理。

本次分享精彩观点如下:

市场拐点已现

首先,董梁对市场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开门见山的指出,9月24号启动的这一波行情就是一个市场大底的一个拐点,政策组合拳是过去十年未见的高强度。从估值角度看,随着上市公司基本面逐步改善,盈利数据好转,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估值。

在过去两年多的下跌行情中,红利指数表现突出,尤其是红利低波指数,在2022年和2023年沪深300指数明显下跌的行情中仍取得了正收益。红利策略也逐渐获得了更多投资人的关注。然而,9月24日之后,红利低波指数的涨幅不及大盘指数。

这并不意外,因为在风格切换启动时,切换后领涨的行业板块往往是切换前跌幅最大的,而切换前表现最好的板块或风格则可能阶段性跑输。

那么,在风格已经切换的行情下,红利策略还能不能继续持有?其实,在红利家族中,除了红利低波这种传统红利策略,还有其他一些投资方法值得探讨。比如,红利质量指数,在牛市中的弹性远高于红利低波指数。

红利低波策略

红利低波策略主要投资于股息率能够持续稳定高分红的公司,这些公司通常经营稳定、盈利稳健,估值较低,安全边际较高。在红利策略基础上,红利低波再叠加一个利用波动率因子剔除已被市场过度关注、股价波动较大的股票,形成了深度价值的投资策略。这一策略在我国A股市场经过了长时间的实战检验。

从红利低波指数的权重分布来看,银行、煤炭、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石油、石化、钢铁、传媒等行业权重较大,以顺周期的传统行业为主。过去十一年间,红利低波指数的表现明显优于沪深300全收益和中证A500全收益。A股市场上,宽基指数的长期趋势性不强,而深度价值的红利低波策略则走出了持续性的趋势。

尽管红利低波指数在A股市场上长期来看很有优势,但没有哪个策略是全天候的。在9月24日至今的两个月时间里,红利低波指数的走势明显落后于沪深300指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思路是适当降低其价值属性,提高其成长属性,进而提高组合策略在不同风格中的适应能力。同时,尽量保持红利策略在下跌市场中的抗跌性。我们研究后发现,红利家族中的另一个指数——红利质量,与红利低波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补。

红利质量指数通过具有分红能力的股票筛选出一批股票后,再利用一系列基本面指标(主要与盈利相关,特别是ROE)筛选出具有高质量业绩增长的股票。因此,红利质量兼具分红和业绩增长的特征,其弹性相对于传统的深度价值红利低波更强。

红利质量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美容护理、计算机、家用电器、轻工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提供了较高的向上弹性。红利质量与红利低波均包含50只成分股,但财务指标有所不同。红利低波的市盈率、市净率较低,股息率较高,ROE较低;而红利质量的市盈率、市净率较高,股息率较低,但ROE较高。

从长期表现来看,红利质量在过去接近11年的时间里,累积涨幅超越了红利低波和其他宽基指数。但在过去两年多的市场下跌背景下,红利质量有明显回调,而红利低波仍稳健上行。

不过,在2019年和2020年牛市期间,红利质量的弹性明显较足。按年度收益来看,从2014年以来各指数的年度收益来看,红利质量连续9年战胜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在沪深300下跌时,红利质量跌得少;在沪深300上涨时,红利质量涨得多。因此,红利低波具有较强的绝对收益属性,而红利质量具有较强的超额收益属性。这两个指数在A股市场上的宽基指数中都非常强,且互补性很强。

新红利策略

结合红利低波和红利质量优势,可以构建一个更强大的策略。以红利质量与红利低波各占50%权重组成一个组合,该组合在长时间维度下与宽基指数相比表现更优异。

为了进一步优化策略,可以通过量化方式动态调整红利质量和红利低波的权重,提升组合市场适应性。

调整权重的思路有三点:一是大盘指数向上时超配红利质量,大盘指数向下时超配红利低波;二是根据红利质量与红利低波之间的相对强弱调整权重,背后主导因素的变化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三是如果红利低波年内涨幅过大,超越一致预期的盈利增速,则不再超配红利低波。

我们对这个策略在A股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有信心。因为红利质量和红利低波本身长期来看已经明显战胜其他宽基指数,而在这个基础上,再利用动态调整权重的配置方案有望争取较好超额收益。且这个策略在A股市场方向性不强的环境下稳健性较好,可以做到攻守兼备。

相关基金: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