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花椒财经

有个词叫“晚节不保”。

现在的基金圈里,就有一批老将面临这样的尴尬。

尤其是前几年基金行业火热的时候,有一大批基金经理奔私。还有一些行业领军人物自立门户了。

过去两年的行情不好,普跌之下谁也没比谁好多少。

但最近这市场涨起来了,情况不一样了。

睿远基金王牌产品,大幅跑输大盘

怎么评价一个基金经理业绩好坏呢?

我觉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能不能跑赢大盘(当然我这里主要指主动权益类的产品)。

理由很简单啊,基民把钱交给你,是为了赚超额收益。但你要是连大盘都跑不过,还要收基民的管理费,这怎么说得过去呢?

今年因为有了9月份那一波,A股的整体收益是不错的。

截止到12月2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大概是13%,是最近4年里表现最好的一年。

(上证主要指数今年以来收益)

不过,有些公募基金的表现,说实话,挺令人失望的。

我们拿市场关注度非常高的睿远基金来说,这公司到现在一共只管了4只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除去一只债基,还剩3只混合型基金产品。

这其中,有两只今年以来的收益跑输了上证指数。

尤其是睿远基金的主力产品,规模高达180亿元的睿远成长价值A,今年以来的收益只有2.85%,是远远跑输大盘的水平。

跟沪深300还有最近很火的中证A500比起来,它的差距就更大了。

睿远成长价值A的业绩比较基准是这样的:中证800指数收益率*6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2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

根据Wind数据,最近3年它都大幅跑输了基准。

睿远基金旗下还有一只规模过百亿元的产品睿远均衡价值三年A,今年以来的收益超过了15%。

但这也只是略微跑赢上证指数的水平。

大佬的操盘水平到底如何?

睿远基金是一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募。

2018年,已经在东方红资管“名满天下”的大佬陈光明离职,他创办的睿远基金于当年10月成立。

睿远基金除了有陈光明,还有明星基金经理傅鹏博、朱璘、赵枫等人。

2019年3月,睿远基金的首只产品睿远成长价值成立。毕竟是行业大佬发的产品,一时间份额都得靠抢。

但目前来看,大佬的产品,并没有显示出大佬的风范。

睿远成长价值的基金经理是傅鹏博和朱璘,我们来看看基金经理买了什么。

从重仓情况来看,傅鹏博和朱璘一直以来都偏爱宁德时代中国移动、腾讯控股这样的行业巨头。

今年这些行业龙头涨幅其实都很不错。宁德时代今年涨幅超过了60%、中国移动超过了10%、腾讯控股涨幅接近40%。就连上证50指数今年整体的涨幅都有13%。

我其实真的很难理解,买了这么多龙头股的睿远成长价值,收益为啥不行。

从持仓来看,有一点可以大致确定的是,基金经理的部分决策失误,影响了整体收益。

比如他在2022年年中开始重仓通威股份,完美踩中光伏行业最高点。一直拿到今年上半年,吃下了大部分跌幅。

2023年三季度,光伏板块跌到昏天暗地之时,基金经理突然把TCL中环买成了前十大重仓股,又吃下了一波跌幅。

另外,傅鹏博和朱璘还曾长期重仓部分高市盈率股票,比如三安光电,导致了持续亏损。

在如今睿远成长价值的重仓股中,还有部分缺乏成长性的个股,被一直稳稳拿着。

在当前的行情下,要是不涨那就等于跌了。

陈光明退居幕后,睿远基金规模止步不前

因为产品少,睿远基金的基金经理基本都是公司高管担任。

因此,业绩不好,绝对不是某一个基金经理能力不行,更有可能是团队的策略问题。

陈光明在东方红资管的战绩就不用我多说了。那怎么到了睿远基金,大佬就不灵了呢?这恐怕只有他本人能回答了。

不过,陈光明在两年前就已经从睿远基金卸任了。刚创立不久,创始人就退居幕后,也是不同寻常。

卸任时,陈光明对媒体表示,自己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投资上。

他说今后会专注于投研工作,会在团队培养上花更多精力,包括关注研究员的成长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等。

但是陈光明亲自做投研,并没有给睿远基金带来多么积极的变化。睿远成长价值最近三年的亏损,还高达41%。

接替陈光明的,是公司原副总经理饶刚。

陈光明当时说,饶刚一直带团队,对于经营管理工作更擅长也更合适。

但在陈光明卸任后的2年里,睿远基金新产品一共只发了一只债基,规模目前只有不到15亿元。

睿远基金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干脆就止步不前,甚至走下坡路。

截至今年三季度,睿远基金的在管规模约427亿元。在去年三季度规模跌破500亿元后,就再也没能上去。

大佬要谨防“高开低走”

其实面临跑不赢大盘尴尬的,不止有睿远基金。

给你们看一组数据:Wind显示,截止到12月2日,近100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别计算),只有226只今年以来的收益超过了13%。

换句话说,只有大概1/4的产品能跑赢大盘。

我们之所以对睿远基金的产品更关注,是因为包括陈光明、饶刚、傅鹏博等大佬,代表着市场的最高投研水平。

如果他们交出来的成绩单是这样的,作为普通散户,我们的投资又将何去何从呢?

早两年基金圈流行造星,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明星基金经理都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很难讲清楚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经过市场洗礼后,现在的基民们也变得更加理性了。

没有业绩的大牌基金经理,光靠资历已经很难再打动基民的钱包了。

所以现在ETF等被动型产品,越来越受基民欢迎。

跑不赢大盘的基金经理,是得好好想想何去何从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