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早盘,受四大行业协会发声呼吁 芯片 国产化消息影响, 半导体芯片相关方向领涨。相关ETF方面,截至发稿, 集成电路 ETF(562820)涨近2%,换手率达8.8%,盘中交投活跃。

相关成分股涨多跌少, 纳芯微 涨超12%, 景嘉微 涨超10%, 国民技术卓胜微国芯科技富瀚微上海贝岭 等多股涨幅居前。

集成电路ETF(562820)跟踪 中证全指 集成电路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包括 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 -U、 韦尔股份澜起科技 等半导体芯片股。

消息面上,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文件,将136家中国实体纳入所谓“实体清单”,对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3种软件工具和高带宽存储器(HBM)增加了出口限制,涵盖中国半导体生产设备制造商、晶圆厂和投资机构。华金证券认为,美国制裁落地,半导体各环节国产化行则将至。

12月3日,中国 半导体行业 协会、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中国 互联网 协会、中国 通信 企业协会四家行业协会均发布声明,针对美国对华采取出口限制表示坚决反对,认为美国相关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呼吁积极使用内外资企业在华生产制造的芯片。

中信证券 表示,四大行业协会呼吁具有风向引领作用,后续其他行业也有望跟进,国内半导体产业整体国产化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低国产化环节的相关厂商也迎来突破机遇。此外,制造环节也有望受益本土化生产需求提振。

国联证券 指出,根据TechInsights,2022年中国大陆IC市场规模约为1640亿美元,生产规模约为300亿美元,自给率为18.29%;预计2023年中国大陆自给率达到23.26%,2027年自给率达到26.63%。中国大陆IC生产规模包括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的芯片规模和外资企业制造的芯片规模,2022年、2023年中国本土企业制造的自给率分别约为9%、12%。集成电路又分为数字芯片、存储芯片、模拟芯片和微处理器,国内在中高端芯片相对较弱,在微处理器、存储芯片领域发展较缓慢。国际形势多变,半导体产业链区域化逐渐凸显,国内半导体自主可控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