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石杂谈)

转自:金石杂谈

2025年伊始,A股便给股民们棒头一喝,类似于2023年的1月份,同样类似于2016年的年初的样子,在1月份沪指已跌4.19%,A股更是多次上演4000多只股票嗷嗷待涨行情。

由于开年A股不利(政策空窗期、川普就任临近、此前已大幅上涨进行调整期、主力资金流出),不少股民转投跨境基金。先是场外基金限购甚至暂停买卖;然后是股民冲进场内基金,将不少场内基金买爆。

1)场外基金方面,近期有不少QDII进行了限额,比如华安纳斯达克100指数、广发100都是限额300元,建信限额500元,大成、宝盈、嘉实、南方限额1000元等等;天弘、华夏、国泰等标普500系列限额100元,易方达纳斯达克100指数更是暂停买卖。

2)场内基金方面,无论是德美日沙英亚太等ETF纷纷被爆炒,其中,标普消费ETF市值只有6.6亿,成交额竟然高达57亿,换手率900%。

高换手率、拉涨停背后:一、内资爆炒,中间换了好几批人;二、盘子小,容易被拉涨停;三、机构占比超30%,尤其前十大股东中,有不少私募和自然人大户,非常容易带头拉涨停,类比游资。

其实不止标普消费ETF,沙特ETF、亚太精选ETF、德国ETF等批量涨停或逼近涨停。而且,标普消费ETF在1月9日强势涨停后,溢价率高达51.82%,其他ETF也均有较高溢价率。

对于跨境ETF的超高溢价率,一句话形容的非常好: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高溢价意味着什么?就是相较于在美国的标普消费本身的点数,咱们的标普消费ETF估值高估了50%,就是基准指数是1,你是1块5,足足高估50%。

超高溢价率背后,一是A股股民的趋之若鹜,盲目跟风,只看到超高涨幅,却看不到超高估值;二是由于盘子小,背后的十大股东都是私募和大户自然人,不排除有大资金炒作;三是ETF执行T+0,激发了股民的博弈情绪。

所以,在超高溢价率之后,买入的基民要惨了。根据公告,标普消费ETF将于1月10日开市起停牌,复牌时间另行公告;沙特ETF也发布了停牌公告,不过停牌到10点30,其他跨境ETF也纷纷提示风险。

之所以说,买入的基民大概率要被割韭菜,由于复牌时间不清楚,但一旦复牌,大批资金可能踩踏式出逃,造成该ETF暴跌。不知道,大家还记得2024年年初的美国50ETF吗?

2024年初,同样是A股持续阴跌,不少资金反手去炒跨境ETF,美国50ETF遭资金爆炒,同样溢价率一度超过50%,此后便是连续三个跌停,此后美国50ETF虽然持续上涨,但依然未能回到当初高点。

当时甚至有基金经理调侃,西部利得基金经理盛丰衍2024年1月26日发微表示:溢价41.85%的美国50ETF,适合推荐给前男友,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对此,不少股民虽然恐慌,虽然知道可能要吃大面了,但依旧对大A嗤之以鼻,就离谱:不知道会不会A杀我啊,不会再怎么样比我在A股一周一共吃了10个跌停好。还有股民表示,至少3个跌停,今天的赌徒全部被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