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笃行实干夯基蓄能向“新”而行
转自:南京晨报
“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分中心”“两岸(六合)数控机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在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揭牌,促成“以台引台”“研发在台、生产在宁”等产业合作模式的新实践;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一中心四平台”投入运营,为企业提供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用工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博核计划”送出薄壳山核桃树苗4万余株,雄州葵园2024年国庆迎客20万人,六合万达广场正式揭牌,以501省道沿线环境整治为抓手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争当示范引领
雄州街道办事处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2023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示范引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
获得2023年度六合区机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区对街综合考核第一等次第一名的成绩。
2024年以来,雄州街道在六合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全区“2442”整体发展布局,锚定目标笃行实干,夯基蓄能向“新”而行,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数控机床产业建设、现代服务业建设、产城融合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六合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产业强街涌新潮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131.47亿元,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16.7%;工业投资完成12.93亿元,同比增长70.8%;规上工业产值完成86.15亿元,同比增长7.1%;参与GDP核算的规上服务业营收完成22.78亿元,同比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25亿元,同比增长8.8%。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依托数控机床产业园,加快推动“一中心四平台”建设,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市区重大项目共12个,已完成投资28.2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94.35%。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加快招商体制改革,形成由街道招商办招商中心牵头,驻京驻沪招商工作组协同,各大企业、商会组织、团体协会广泛参与的“2+2+N”招商体系。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优质稻米、骁营西红柿等产业为重点,实施农村特色产业链增值工程。持续深化“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了“博核计划”等乡村特色产业品牌;连续十年举办“雄州葵园”系列活动,旅游接待人次226.5万,同比增长18%,完成旅游总收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12.2%。
民生福祉谋新篇
民生事业不断进步。全街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新增古棠社区等3个银发助餐点。新增就业1140人、自主创业191人。抓好城乡低收入家庭、特困供养对象、高龄和失能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发放各类困难群体救助资金共615.67万元。
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冶浦东路、冶高路等5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灵岩片区正式接通燃气,400户居民实现天然气入户;全区首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在雄州凤凰南苑投入使用;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04场,总服务人次162万;开展乡村医疗互助工作,参与率达40%,累计参与农户19060人,报销1183人次。
城乡面貌稳步提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以“501科创产业带”塑形提质为抓手,同步开展棠邑产业园科研办公建筑群落打造、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园二期厂房建设和台商数控机床产业园环境整治提升。
基层治理蹚路径
品牌建设平安雄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探索推行“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和“民调员+网格员+调解员”工作模式;打造“平安家书”品牌,把平安理念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创新多维度社会治理方法,促进韧性社区打造。
安全底线更加牢固。开展反电诈、反邪教等宣传教育活动3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统筹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消防安全除患攻坚行动、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引导物业安装500多部“梯控”,进一步守牢市民居住安全。
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秸秆禁烧力度,加强企业污染管控,确保PM2.5浓度保持在省定标准范围内;认真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件办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日常巡查制度和问题整改长效机制。
党建赋能强引擎
党建引领更加强劲。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开展各类平台企业和新就业群体双线排查摸底工作,成立3家“两新”党组织。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月月谈”活动,营造比学赶超、争相发展的火热氛围。
持续健全依法行政。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倾听选民之声、呼应群众之盼、凝聚选民之心作用。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推动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开展纪检监察专项督查。
牢牢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出台《雄州街道主任办公会议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村级监督,建立健全财务、印章、公车等管理内控制度。
2025年,雄州街道将坚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围绕“2442”整体发展布局,紧扣“产业强街、富民强村”建设,在全市、全区工作大局中找准位置、谋划思路,以三“聚”为抓手,谱写街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六合新实践贡献雄州力量。
坚持项目为王实现经济增长“新突破”
依托数控机床产业园、万洋高端装备产业园等优质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智能制造高端数控机床产业新业态,推动万达广场、龙湖天街等商业综合体错位发展,发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4S店、贝壳找房南京站培训基地、希尔顿欢朋酒店等优质企业引领作用,建设高品质雄州新城商圈。
突出富民强村聚力乡村振兴“新提升”
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项目,擦亮薄壳山核桃特色产业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深入实施农村产业振兴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结合雄州葵园“一举夺魁(葵)”文化,打造状元路、财富路、幸福路“三条路径”。全面推进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鲜果收储初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和农技服务大楼项目,加快推进现代种养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特色蔬菜产业基地。
聚焦群众需求共创幸福美好“新生活”
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动态监测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以及支出型困难家庭住房情况,及时将新增危房纳入计划并实施改造;放大“平安家书”品牌效应,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深化平安雄州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政府自身“新形象”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理念,巩固作风建设成果,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氛围。通讯员 陆雄轩 朱承超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卢斌 街道供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