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年化收益25%+!介绍一个进攻性十足的行业轮动策略》里,我介绍了一个基于均线能量的行业轮动策略,下图是策略历史净值走势:

本策略自2013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25.5%,最大回撤38.6%,收益回撤比0.66。

显然,进攻没问题,因为收益高达25%以上,但回撤太大,接近40%,算下来收益回撤比只有0.66,离实盘标准1还有一定距离。

总的来说,这个策略的实盘价值不是很大,因为回撤会很难扛。

对这个策略进行改进,关键在于降低回撤,而股债平衡,是一种很好的降低回撤的方法。

股债平衡的核心在于:怎么设置股票资产和债券资产的比例,以及何时触发调仓。

传统的股债平衡,采用固定比例,比如股票资产和债券资产的比例设置为50%:50%,或者20%:80%。

而我们提出了新的方法,比如根据股市估值来决定股票资产的仓位,股市估值低时仓位高,股市估值高时仓位低,还有根据风险暴露平价来决定股票仓位等。

下面,我将基于风险暴露平价的股债平衡技术与上述行业轮动策略相结合,看看效果如何。

策略交易标的指数不变,依然是:

证券公司(金融/周期)、半导体(TMT/周期)、CS新能车(制造/周期)、家用电器(消费/防御)、中证医疗(医药/防御)、中证红利(红利/防御),各指数及其对应ETF见下表:

交易逻辑分为两部分:股债平衡模块行业轮动模块

(1)股债平衡模块(风险暴露平价)

股债平衡模块中,决定股票仓位的关键变量是股票指数的波动率,波动率可以用来度量股票的风险大小。

当指数波动率变大时,股票资产的风险暴露变大,总资产的风险暴露也会变大,此时应该降低股票资产的仓位;而指数波动率变小时,股票资产的风险暴露变小,总资产的风险暴露也会变小,此时应该提高股票资产的仓位。这就是风险暴露平价思想,通过调整股票资产的仓位大小,使得任意时刻总资产的风险暴露水平相等。

根据这个逻辑:

第t期的目标股票仓位 = 总资产(第t-1期) × 目标股票仓位(第t-1期) × 波动率(第t-1期)  /  {总资产(第t期) × 波动率(第t期)}

(2)行业轮动模块

买入并持有指数池中均线能量排名前两位且均线能量大于0的指数。当持仓指数的均线能量排名掉落到第三名之后或者均线能量不大于0时卖出,并买入新的符合前述买入条件的指数,如果所有指数都不符合买入条件,则空仓,即不持有任何指数。均线能量指标参数取默认值20。

这里的均线能量,是指当期的均线值已经累计上涨或下跌的期数。

限于篇幅,我们这里没有给出完整的策略规则明细,完整的规则明细,见我写的《指数基金策略投资:从入门到精通》一书,感兴趣可以去查看。

下图是基于股债平衡与行业轮动策略(基于风险暴露平价)策略,在历史的业绩表现:

图中,黑线是策略净值走势,策略自2013年以来的年化收益是18.9%最大回撤是20.1%,收益回撤比是0.94。

和纯粹的行业轮动策略相比,策略年化收益从25.5%降到了18.9%,最大回撤从38.6%降到了20.1%,风险小了差不多一半,收益回撤比从0.66上升到了0.94,接近实盘标准1了。

可见,股债平衡技术虽然不能提高策略收益,但是能明显降低策略风险,从而提高策略的收益风险比,使策略具有更高的投资性价比,更有实盘价值。

(转自:复来指数投资)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