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创新药再度走高,博安生物涨超17%,四环医药涨超14%,三生制药涨超13%,东阳光长江药业涨超8%。

ETF方面,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港股通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50ETF涨超2%;港股通医疗ETF富国、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恒生生物科技ETF、港股通创新药ETF、恒生生物科技ETF、香港医药ETF、恒生医药ETF涨超1.5%。

消息面上,创新药5月进院数据更新,多个新纳入医保创新药快速进院中。

近日国家医保局更新了已纳入医保目录创新药截止2025年5月底的进院数据,多个2025年新纳入医保国产创新药产品正在快速进院中,部分药物进院速度较快,其中:

从增长速度来看,2025年新入医保的品种中,对比2025年4月底,截止5月底入院数据增长较快的药物主要有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与依沃西单抗、上海谊众紫杉醇胶束、泽璟制药重组人凝血酶、恒瑞医药泰吉利定等。

从入院总体数量来看,截止2025年5月底入院数据超200家的药物主要有云顶新耀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百济神州/绿叶戈舍瑞林微球、信达生物托莱西单抗、海思科考格列汀和克利加巴林、信立泰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和苯甲酸福格列汀、京新药业地达西尼、先声药业曲拉西利、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绿叶制药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

花旗研究报告指出,自2025年4月以来,中国医疗保健板块,尤其是创新药物领域,市场兴趣显著回升。夏季财报季前,医药外包(CXO)板块因基本面改善、估值吸引力及订单积压持续增长,预计将备受关注。花旗将泰格医药A股评级从“沽售”上调至“买入”,认为多数领军企业估值偏低,首选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花旗预计,药明康德2025财年指引将超预期,2024年收入达392.4亿元人民币(54亿美元),2025年预计增长10%-15%,达415亿至430亿元人民币。药明生物2024年收入增长13.1%(剔除新冠相关项目),2025年上半年收入有望超预期,背靠18.5亿美元订单积压(服务订单10.5亿美元,里程碑订单8亿美元),支持其2025年指引实现。药明合联因未交付订单快速增长,上半年收入或超预期。花旗强调,CXO板块领军企业凭借技术平台进步、全球客户基础及成本优势,将持续受益于全球药物研发需求增长,特别是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多特异性抗体领域。

中金研报称,长期看,中国创新药在经历跟随创新沉淀后,已经进入渐进式创新时代,开始具备国际竞争力;中期看,具备竞争力的临床数据和MNC合作形式的BD事项是重要催化剂;短期看,围绕ASCO/ESMO学术会议重要数据披露/BD公布/国际化突破市场天花板带来股价弹性。同时,一二级融资的便利,国际形势趋缓带来产业链CXO/科研上游等领域的衍生投资机会。

湘财证券表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

华福证券认为,全球产业景气度复苏叠加国内创新药强势表现,有望带动创新药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复苏。中期角度重点关注:1)创新主线:创新药依旧是医药最明确的长期主线,关注龙头及存在出海BD/数据读出催化的创新药和仿转创标的;2)抓业绩好标的:进入7月市场开始关注Q2业绩,积极寻找超预期标的。中长期继续坚持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