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DeepSeek东风,腾讯AI已“创收”,连续十个季度经营利润增速超过营收增长
5月14日,腾讯(00700.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腾讯实现总收入1800.22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经营利润(Non-IFRS)693.2亿元,同比增长18%。
这已经是腾讯毛利与经营利润增速连续十个季度超过营收增长;此前多家券商在2025年一季度业绩前瞻中给出营收预估基本在1750-1760亿元上下,1800亿元的成绩显然超出了预期。
2025年年初,腾讯股价一度跌破400港元。截至5月15日发稿,公司股价报520港元/股,年内涨幅超过24%。
·(图源:图虫)
今年1月13日,腾讯召开2024年度员工大会,在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到腾讯会持续投入资源进行算力的储备,希望各个BG都能拥抱大模型的产品化落地场景。次日起,腾讯股价一路震荡走高,之后腾讯股价顺利突破500港元大关。
作为战略转型后的首份季报,腾讯AI业务的进展与成效备受关注。腾讯核心业务的增长为AI战略长线布局提供了基础,推动公司持续加大AI领域投入。报告期内,腾讯研发支出达189.1亿元,同比增长21%;资本开支274.8亿元,同比增幅达91%。
·(图源:腾讯一季报)
投入的同时也带来回报,腾讯财报显示,得益于云服务、AI相关收入的快速增长等因素,企业服务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To B业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实现营收549亿元。
“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贡献。”腾讯在财报中表示。
AI业务初见成效
今年以前,放眼所有大厂,腾讯在人工智能上绝对不算激进。
但DeepSeek R1发布并开源,引起全球关注后,腾讯快速“开卷”,将DeepSeek相关功能接入公司AI生态。
而一季报也展示出腾讯在AI上的一个明显趋势——不吝投入。
财报显示,腾讯一季度花了189亿元在研发投入上,同比增21%。据腾讯,这些投入推动了腾讯AI从基础大模型、算力、开发工具到应用层面的全面升级。同期,公司资本开支274.8亿元,同比增长91%。
腾讯还提到,第一季度,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达到人民币79亿元,同比增长4%。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了对AI原生应用程序的推广投入。
除了砸钱,腾讯还在人员和组织架构上做出改变。
1月,腾讯元宝从TEG(技术工程事业群)转入CSIG(腾讯云与产业事业群);2月,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产品和应用也汇入CSIG。
4月底,腾讯新设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模型两大部门,分别负责探索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的前沿技术,持续迭代基础模型。
在架构变革的同时,腾讯旗下产品和业务与AI的融合也不断加速。
年初,以微信为首的腾讯产品矩阵开始拥抱DeepSeek-R1。2月,微信在搜一搜功能中灰度接入 DeepSeek-R1 满血版。同月,腾讯云上线DeepSeek - R1及V3模型API接口。
3月初,腾讯元宝App在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升至第一,超越DeepSeek。
搭载混元与DeepSeek双引擎的腾讯元宝,在2月至3月,日活激增超20倍,成为了中国 DAU 排名第三的 AI产品。
4月,元宝悄悄登录微信,用户可以添加“元宝”为微信联系人,通过聊天界面与其互动。
业绩报告会上,腾讯也给出了B端业务的具体案例——广告。
数据显示,一季度微信营销服务业务同比增长20%至人民币319亿元,腾讯认为,广告平台持续的 AI 升级对此有一定贡献。
另外,腾讯管理层认为,在微信生态系统中,腾讯有机会打造一个独特的AI agent。这个agent将深度连接微信生态的核心组件,包括:社交关系图谱(如用户间关联与互动网络)、通讯与社群功能(覆盖即时通讯和社群运营能力)、内容生态系统(整合公众号、视频号等内容平台)。这种基于微信生态的AI agent,因其与生态组件的深度集成,将形成区别于通用型AI agent的差异化价值。
不过,目前腾讯并未在业绩报告中披露人工智能为业务带来的具体收入增长。但腾讯已经在底层资源层面展现出更强的战略主动性。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公司已提前储备相当数量的高性能芯片。
刘炽平还提到,虽然大模型训练需要更高端的芯片,但腾讯在近几个月业内已逐渐摆脱“规模定律”——不再盲目追求无限扩张的训练集群。事实证明,即便集群规模较小也能取得优异训练效果,且后训练阶段(post-training)还有巨大潜力,不必依赖超大集群。
不过腾讯管理层也表示“现在讨论AI对用户习惯的改变还为时尚早。”目前各项业务仍处于验证阶段,用户行为模式的长期变化趋势尚需更多时间观察。
“我们相信,在AI战略投入阶段,现有高质量收入带来的经营杠杆,将有助于消化这些AI相关投入产生的额外成本,保持财务稳健。同时我们预期, 这些战略性的AI投入将为用户与社会创造价值,并为我们产生长期、可观的增量回报。”马化腾表示。
游戏业务持续领跑
而将目光转向AI进行更多的探索之外,腾讯也继续稳根基。
今年一季度,腾讯传统的拳头业务游戏增长亮眼。报告期内,游戏业务延续第四季度本土、国际市场双位数增长的趋势。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为人民币4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为人民币166亿元,同比增长23%,连续三个季度刷新历史高点。
腾讯将年流水超过40亿元且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超过500万的手游或超过200万的PC游戏定义为“长青游戏”。2024年,符合这一标准的游戏从12款增加至14款。
今年一季度,长青游戏方面,《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是腾讯一季度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力,一季度的流水均创历史新高。
近期发布的《地下城与勇士:起源》与《三角洲行动》的也对收入有不小贡献。其中,2025年4月,新秀《三角洲行动》日活跃账户数峰值突破1200万。按平均日活跃账户数计,《三角洲行动》在行业最受欢迎手游中排名第六 ,并成为行业近三年发布的新游戏中平均日活跃账户数最高的游戏。
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增长则主要得益于《荒野乱斗》《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及《PUBG MOBILE》的收入增长。
腾讯在财报中提到,公司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至921.3亿元,其中游戏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4%。这其中,除了“长青游戏”战略带来的助益,AI对游戏用户体验的优化也是亮点之一。
腾讯提到,《和平精英》在今年引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AI助手和AI队友为玩家提供游戏指导和对局陪伴,提升了游戏的用户参与度。
中金认为,腾讯游戏2025年趋势仍然较好。第二季度国内游戏虽面临去年较高流水基数,但公司长青游戏内力深厚,新游有条不紊推进,预计腾讯游戏收入全年同比仍有望增长10%。
在游戏之外,微信电商业务也在5月14日传出新消息。
腾讯在财报中提到,微信小店是一季度业绩亮点之一。公司为微信小店商家提供更多入驻支持,推动微信小店交易额同比快速增长。
在财报发布的同日,微信在其内部成立电商产品部的消息引发了讨论。
管理层在业绩报告会回应称,微信电商团队之前一直属于内部孵化项目,随着业务发展逐渐壮大,现在开始启动独立运作。不过其高层管理者并未变动。“因此这一调整不应被过度解读。”
受微信电商利好消息带动,微盟集团(02013.HK)股价大幅拉升,截至5月15日收盘,微盟股价涨超19%。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