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打假”的云知声,三年亏损超12亿
2024年其在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仅占0.6%,在生活AI和医疗AI细分领域分别排名第三、第四,但份额仅为5.8%和2.3%。云知声核心方向是什么?
文|韩 湘
2025年3月30日,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也是他第四次冲击资本市场,试图在资本市场完成一场“生死突围”。
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AI语音技术公司,曾头顶“医疗语音市场70%占有率”的光环冲击科创板,却因数据造假质疑狼狈撤回;如今转战港股,其招股书中的数字却暴露出更为残酷的现实。三年累计亏损12.05亿元、核心业务市占率仅0.6%、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长达283天、账上现金仅够维持几个月运营。
当AI行业的资本泡沫逐渐退去,云知声的IPO故事,正在从技术神话滑向一场关于生存的残酷博弈。
12亿亏损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云知声营收分别为6.01亿、7.27亿、9.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表面增长之下,净利润却持续恶化,三年净亏损分别达3.75亿、3.76亿、4.54亿,累计亏损12.05亿元。在「数智研究社」看来,这种亏损并非阶段性投入,而是深嵌于商业模式中的结构性矛盾。
分析云知声经营成本结构,研发投入看似高昂,但超56%的研发费用流向第三方外包服务,2024年外包支出达2.1亿元。这种“贴牌研发”模式暴露核心技术积累的薄弱。
招股书直言:“公司将非必要研发工作外包,数据标注和模型训练依赖第三方”,这意味着算法迭代、数据资产等核心环节均受制于人。
另一方面,2022-2024年,其销售及营销开支从4608万元增至7070万元,但客户留存率却大幅下滑:医疗AI客户留存率从70.4%暴跌至53.3%,生活AI项目数量从913个缩水至711个。高投入换不来客户忠诚度,反而陷入“烧钱续命”的怪圈。
截至2024年底,云知声账面现金仅1.56亿元,按当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出3.19亿元计算,仅够维持不足5个月运营。更严峻的是,应收账款余额达5.59亿元,占当年营收59.5%,周转天数283天,远超行业平均的188天。其中,房地产客户世茂集团爆雷导致云知声计提2630万元坏账,暴露其客户结构的高风险性。
2020年科创板招股书宣称“医疗语音市场占有率70%”,遭科大讯飞公开打假后撤回申请。此次港股招股书显示,2024年其在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仅占0.6%,在生活AI和医疗AI细分领域分别排名第三、第四,但份额仅为5.8%和2.3%。
对比行业龙头,科大讯飞医疗AI市占率22.9%,是云知声10倍,而百度、阿里等巨头通过云计算捆绑销售,生态优势碾压垂直玩家。
这次云知声将翻盘希望押注于2023年推出的“山海大模型”,但其商业化进展堪忧。在大模型的基础算力层面,云知声算力仅184 PFLOPS,远低于阿里云300+ PFLOPS和百度1840 PFLOPS;收入层面,2023年大模型相关收入1670万元,只占总营收2.3%,同时客户稀少,截至2024年底,其大模型场景客户不足65家,且还面临月之暗面、字节跳动等新锐围攻。
回顾云知声的发展历史,堪称“战略摇摆教科书”。2015年以前聚焦智能语音技术,以此为锚点,立下自己市场的品牌形象;随后调转方向,转向“云端芯”一体化架构的概念。
2020年则全面押注医疗AI,也就是这一年首次向科创板资本市场发起IPO的冲击;后来随着chatGPT带火大模型,2023年ALL IN大模型。这种频繁转型导致技术积累分散和护城河缺失,这招股书中也承认:“过往战略调整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
这种转型显现出的问题在利润率上也能窥见一斑,云知声核心业务毛利率持续低于行业水平:医疗AI毛利率只有38.8%,远低于科大讯飞同业务的55.1%这进一步也说明穿着高科技外衣的云知声缺乏技术的护城河。
33亿赎回负债与IPO“生死对赌”
云知声此前融资中还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若未能在2025年前上市,需按年利率10%回购股份。截至2024年底,赎回负债高达33.03亿元,而公司净资产为-27.53亿元,已资不抵债。
IPO前估值达90亿元,但招股书显示市净率为负,净资产-27.53亿元,估值逻辑让人存疑。从可对比的公司数据看,商汤科技市净率只有2倍,讯飞医疗20倍,因此云知声估值的合理性存疑。
在「数智研究社」看来,云知声的当下困境并非个案,而是AI赛道泡沫破裂的缩影,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188家备案大模型中,90%年收入不足千万,而在一级市场,2024年AI领域VC/PE融资额同比下滑47%,资本已经从“看故事”转向“看利润”。
对于投资者而言,云知声的案例更像是一面镜子:当AI行业进入“挤泡沫”周期,是继续为“技术幻想”买单,还是回归商业本质?答案或许早已写在招股书的数字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