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席卷全球,中国资产能否成为“避风港”?
图源:网络
“关税战”升级,全球贸易体系或将迎来大变局。
4月3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经济体征收更高的税率。
面对美国加征的“对等关税”,中国坚决反制。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事实上,中国反制举措的底气源自其经济结构的韧性。在美国对全球较大范围加征关税的情况下,中国有较大的提振内需空间。比如,去年推出的“两重”和“国补”政策,与美国加征关税的商品重合度较高。
对此,中国银河证券的研报也指出,尽管美国采取“刮骨疗毒”式贸易政策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但中国依托国内大循环的完备产业体系,在“比差逻辑”下较美国显现出显著比较优势。
此外,宏观数据印证着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PMI攀升至50.5%,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创下2024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
全球股市“巨震”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所谓“对等关税”,即一个经济体对美国开征多少关税,美国会向对方开征同等幅度的关税。
从政策细节来看,美国将对所有国家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同时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个性化的更高“对等关税”。
其中,亚洲国家成为“重灾区”。中国将被加征34%关税,越南将被加征46%关税。其他被加征较高关税的国家还包括日本、韩国、印度、泰国、柬埔寨分别被加征24%、25%、26%、36%、49%关税。
据研究机构统计,若该对等关税方案落地,叠加此前对个别国家加征的关税以及针对钢铁、铝和汽车等特定产品加征的关税,美国所有进口商品的实际关税税率将从2024年年底的2.3%升至26%左右,达到131年来的最高水平。
加征关税或将导致美国经济面临滞胀压力。中国银河研报显示,关税落地对于美国GDP的冲击约为1.6个百分点,美国下半年陷入衰退的概率进一步加大。中金公司研报也表示,关税大幅加征对于美国而言是一个较大的供给冲击,“滞胀”风险上升。
作为回应,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4月4日迅速出台反制措施,宣布对所有美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并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6家美国企业的产品输华资质,还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等措施。
在中国反制措施公布后,美股避险情绪升温。截至美东时间4月4日收盘,道指暴跌超2200点,跌幅达5.50%;纳指暴跌5.82%,较历史高点跌逾20%,跌入技术性熊市;标普500指数暴跌5.97%。
与此同时,资金涌入债券市场,助推美债大涨。此外,衡量美股波动的“恐慌指数”VIX收涨近51%,收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并创2020年2月以来最大周涨幅。
除了美国外,欧洲和亚太股市也受影响明显回调。4月7日早盘,日本股市崩盘,日经225指数盘中一度暴跌超8%,刷新2023年10月以来新低。韩国综合指数也跌近5%,刷新2023年11月以来新低。A股和港股同样遭受重挫。
利好、利空哪些行业
受到美国对华关税的影响,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价格会有一定提升。因此,受冲击最大的企业主要来自创造中美贸易顺差行业。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2.57万亿元,其中,机电、音响设备就占了1.28万亿元,占比约为49.81%。
排在机电、音像设备之后,产生贸易顺差的商品是家具、灯具、玩具类等杂项商品,顺差额为4572.91亿元,占比约为17.79%。产生贸易顺差排名第三的是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顺差额为3341.47亿元,占比为13.00%。
资本市场也开始对这些行业进行重估。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7日收盘,消费电子板块大跌15.83%,歌尔股份、东山精密、鹏鼎控股、赛腾股份、立讯精密、水晶光电、工业富联等多股跌停,主力净流出达28.34亿元。此外,同花顺纺织制造行业两天跌幅超11%,跌停数超20家。
与之相反,受到中国对美关税的影响,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价格也会有一定提升。因此,受益的企业主要来自贡献贸易逆差的行业。
数据显示,产生贸易逆差最大的行业为矿产品,约为1748.77亿元。其中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的进口金额达1643.34亿元。其次是植物产品,贸易逆差为1026.78亿元,再次是活动物、动物产品,贸易逆差为209.45亿元。
事实上,在近年来的数轮贸易摩擦中,农产品都是中方向美方加征关税的重要领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相关加征关税公告显示,中国已从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
具体来看,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29类商品加征15%关税,另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等711类农产品加征10%关税。而按照4月4日的新政策,以上多类产品的关税,将累计加征至49%或44%。
受此影响,农产品行业估值大涨。4月7日,玉米、转基因、大豆等板块涨幅居前。截至收盘,神农种业、敦煌种业、北大荒、丰乐种业等多股强势涨停。豆粕主力合约上涨1.70%,最新价为3056元/吨,创年内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几年中,大量中国制造企业选择越南、柬埔寨、墨西哥等国家作为生产基地,以避开美国针对中国的高额关税。然而,本次特朗普政府针对越南、柬埔寨等地也征收了更高的“对等关税”,如越南的关税高达46%,柬埔寨为49%。
因此,美国本次的关税政策除了直接影响贸易顺差企业出口外,对于一些出海建厂的企业也不友好。比如,领益智造、歌尔股份、鸣志电器等公司。
港A股成资本避风港?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尽管特朗普“刮骨疗毒”般的举措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但中国国内大循环的完备性,足以使其在全球“比差逻辑”下,相较于美国具备核心优势。
以2024年为例,国家发改委牵头推进“两新”建设,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领域的销售额突破1.3万亿元。而这些领域,与美国加征关税的商品类别存在较高的重合度。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扩大内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地位,从去年的第三位跃升至今年十大重点任务之首。同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的诸多政策方向,如“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有待进一步落地实施。
投资端也有新动态。财政部部长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今年将发行1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8000亿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从宏观数据来看,中国经济韧性持续增强。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已连续2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创下自2024年4月以来近一年的新高。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
此外,AI领域的突破,让市场重新审视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高盛曾指出,广泛的AI应用有望在未来十年内,使中国企业每年每股收益提升2.5%。增长前景的改善以及信心的提振,或将推动中国股市的公允估值提高15%至20%,并可能吸引超过2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对于资本市场表现,中金公司分析称,截至4月4日,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仅11.3倍,仍显著低于历史均值。当前A股估值相较于去年9月底的极端水平虽有所修复,但仍具备进一步上修的空间。恒生国企指数动态估值不足10倍,低于沪深300指数,同样低于其自身历史均值。
在经济基本面回暖叠加港A股估值较低的双重加持下,中国资产或有望成为资本的“避风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