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潮汐”转向下的全球资本新航线
长期以来,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其利率与汇率周期直接牵动着全球资本的神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一收一放,往往引发新兴市场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甚至触发区域性金融风险。而随着美国通胀逐步受控、经济数据边际走弱,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不断增强,美元强势周期正在见顶,“潮汐”开始转向。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流动性环境正从“紧缩”走向“宽松”。从资产类别看,权益市场、大宗商品及非美货币有望受益于本轮美元转向。一方面,流动性宽松预期推升全球风险偏好,科技、先进制造、资源等对利率敏感的方向将更具弹性;另一方面,黄金、铜等大宗商品因其金融属性和供需格局优化,有望进入新一轮价格上升通道。
事实也确实如此,历史经验表明,美元进入降息周期后,国际资本往往逐步回流至非美市场,尤其是成长性较强、估值修复空间较大的新兴经济体。
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IIF数据显示,上月新兴市场投资组合净流入448亿美元,相比之下,7月净流入额为381亿美元,而去年8月净流入额为282亿美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正成为国际资本增配的重点区域。具体来看,8月中国债券和股票上个月合计净流入390亿美元,中国以外新兴市场债券吸引了132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而中国以外新兴市场股票在连续三个月净流入后出现74亿美元资金流出。
IIF高级经济学家Jonathan Fortun也表示,“基本格局仍反映出中国在投资组合配置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而从企业端看,美元降息有助于降低海外负债高企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盈利预期,因为发达经济体降息往往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而类似逻辑也适用于航空、原材料等美元债发行较多的行业。
不过,美元“潮汐”的转向虽带来机遇,但也伴随三大挑战:一是美联储政策仍存在反复可能,若通胀超预期反弹,货币政策重新收紧可能引发市场剧烈震荡;二是部分新兴市场自身存在结构性赤字、外债高企等问题,即便美元走弱也可能面临资本流出压力;三是地缘冲突、能源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仍可能打断资本回流趋势。
总的来看,美元潮汐的转向,既是一场全球资本的再分配,也是一场对各国经济成色的压力测试。水往低处流,资本向高处走——唯有经济韧性强、政策空间充足、产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市场,才能在这一轮浪潮中真正受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