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价涨得太猛,手头预算实在不够。但是又很喜欢金首饰,所以我就在网上买了个‘金包银’的手镯当平替。”27岁的消费者刘艺告诉记者,收到手镯后戴了不到一个月,就出现了掉色发黑的情况。

  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涉及“金包银”的相关投诉有1700多条。大多数投诉内容都是反映货不对板:发黑漏银,经过检测发现是镀金工艺,而不是包金。

  国家高级宝玉石检验员李惠宁表示,市面上除了足金首饰,还有一种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等加工方法将金覆盖层镀到银饰品上的首饰,此类镀金银首饰有一定市场需求,但存在名称、标签标识、印记、检测证书内容等不规范的问题,可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贵金属种类、纯度产生误解,引发消费纠纷。

  李惠宁介绍,根据相关规定,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箔牢固地压合在首饰制品基体上,称为包金覆盖层;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等加工方法得到的金覆盖层,称为镀金覆盖层。检验镀层状况分为破坏性方法和无损检测法,通常由专业机构进行。

  “个人消费者在选购此类产品时,可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或查看标签标识和印记是否合规。”李惠宁说,镀金银首饰的产品名称应前缀为“镀金银”,后缀为手链、项链等产品类型。

  除了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箔牢固包在银饰品上,其他方式不得称为“金包银”。镀金银首饰须有标签,标签上须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执行标准、总重量、合格证。如有充分证据可证明所含金的纯度、重量,可按实际标示,生产者须对标签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此外,镀金银首饰印记只能标注主材及纯度。

  专家提醒,目前市场上打着“金包银”旗号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最好到正规品牌专卖店选购,并索要专业机构的鉴定证书。在网上购买相关产品,一定要留存好与商家的聊天记录、购买记录等证据。

(责任编辑:朱赫)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