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爆改”显效,只剩23家超市的步步高净利暴涨358%,永辉、中百却仍在亏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学习胖东来爆改一年,湖南本土商超龙头步步高正在走出阴霾。
8月14日,步步高(002251.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长24.45%;归母净利润2.0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786.3万元,同比增长357.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66.89万元,上年同期亏损8431.72万元,同比增长113.84%。
步步高在财报指出,业绩扭亏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公司根据重整计划完成相关事项,报告期内确认重整收益1.77亿元,占利润总额超75%;二是公司通过聚焦核心区域、优化门店布局及提升运营效率,门店效能和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改善。
今年上半年,步步高继续关闭超市门店,截至报告期末,步步高经营百货门店32家(湖南省26家、外省6家),超市门店23家(均位于湖南省),较去年末的27家进一步减少。
步步高集团由王填始创于1995年,总部位于湖南长沙,2008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民营超市第一股”。2019年高峰期时,步步高门店数量超400家,年度营收近200亿元。
摘帽、扭亏,步步高活过来了?
自2021年陷入亏损,今年上半年,步步高首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正。
2024年,步步高的归母净利润就率先回正,达到12.12亿元,但因重整事项确认了重整收益28.78亿元,步步高当年的扣非净利仍亏损高达9.78亿元。
步步高指出,公司继续深入学习胖东来,2025年上半年公司超市业态通过逐步关闭低效门店、调改潜力门店,开展自有品牌战略,整体经营业绩较同期改善。其中,通过重整、门店优化、商品管理、供应链效率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门店运营得到了显著改善,特别是超市销售额实现大幅增长。
具体来看,上半年步步高在湖南省的23家超市门店合计收入13.7亿元,在门店数减少的情况下,营收增长了近六成,平均每家门店半年收入近6000万元。不过,百货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3.64%至1.28亿元。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关闭低效门店,聚焦存量优质门店管理,并优化组织架构、严控成本。
2024年4月,胖东来派出20人的高管团队来到长沙对步步高进行帮扶,这家湖南本土商超也开启门店爆改。在此之前,步步高已连续三个财年亏损,总共亏掉超45亿元。2023年10月底,步步高正式“披星戴帽”。
2023年1月,步步高易主湘潭国资;7月,步步高被申请破产并预重整。2024年,步步高引入多家重整投资人,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的形式向投资人筹资,该部分筹资金额合计约25亿元。
今年4月,步步高终于“摘帽”。这家昔日曾在江西、四川等省份大举扩张的湖南商超龙头,在退守大本营后,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永辉、中百仍在亏损,商超行业困境待解
尽管同样接受胖东来“爆改”,但永辉超市整体的经营层面似乎仍未有实质的改善。
永辉超市(601933.SH)7月15日发布的业绩预亏公告显示,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亏损2.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8.3亿元。
永辉超市解释称,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的深水期,调改及关闭门店、商品供应链的升级汰换等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带来了较大程度的短期影响。
自2024年下半年开启整体战略与经营的深度转型以来,永辉超市积极推进调改工作。2025年上半年,公司关闭了227家长期亏损门店,调改开业93家门店,截至2025年6月30日,调改门店已达124家。
不过,调改措施在短期内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包括歇业装修、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重开业支出以及人员技能爬坡等成本,都使得公司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面临亏损,永辉超市仍坚定推进改革。今年7月,永辉超市宣布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39.92亿元,主要投向门店升级改造项目,计划对298家门店进行深度调改升级,以进一步提升门店的运营效率和顾客体验。
商超行业的困境并非个例。同样面临转型压力的还有华中地区龙头中百集团(000759.SZ)。中百集团2025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归母净亏损2.13亿元至2.9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约1.42亿元。中百集团解释称,亏损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加剧、刚性支出拖累、闭店损失等多方面。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四川的本土品牌红旗连锁(002697.SZ)展现出差异化表现。红旗连锁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8亿元,同比下降7.3%;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5.3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8.63%。尽管营收出现下滑,但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从行业整体来看,商超企业目前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时代财经梳理高鑫零售、联华超市、家家悦、中百集团等企业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行业整体尚未走出困境。商超行业仍面临多重压力,多家企业业绩承压。
商超行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消费者习惯改变等多重因素。与此同时,盒马、山姆、开市客等新兴商超品牌持续加大布局,进一步挤压传统商超空间。
除传统商超转型外,以美团闪送、京东到家为代表的即时零售平台,以及七鲜、朴朴超市、叮咚买菜等前置仓模式企业加速崛起,分流传统商超客流,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
为应对挑战,商超企业纷纷加快转型步伐,通过调改门店、优化商品结构等措施来提升竞争力。然而,转型需要时间和成本,短期内对企业的业绩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