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眼全球化的东鹏饮料(605499.SH),正在谋求“A+H”上市。10月9日,东鹏饮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华泰国际、摩根士利丹、瑞银集团作为保荐人。

招股书披露,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实现营收107.32亿元,同比增长36.38%;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

同时,招股书指出,此次赴港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和并购机会。

需要提及的是,东鹏饮料在今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招股书于10月3日失效。

对于东鹏饮料招股书失效、更新招股书,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属于上市流程中的正常现象,在资本市场上并不罕见,并不会对企业造成实质性影响”。

知名财经作家、眺远营销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表示,招股书失效在港股是例行技术节点,并不等于“被拒”。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更是坦言,“港股上市,如果到时间了,重新提交四五次也很正常。”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招股书失效本身对企业的实质性影响有限,只要企业基本面稳健,及时更新材料后仍可继续推进上市进程。“市场更关注的是企业的长期价值。”林先平强调。

短短6天,东鹏饮料就火速更新招股书,其谋求“A+H”两地上市的“野心”也可见一斑。

A股上市4年,全国化成效显著,业绩持续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东鹏饮料成立于1994年,2021年5月成功登陆A股,成为A股“功能性饮料第一股”,其核心品牌“东鹏”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民族饮料品牌之一。

2021年上市后,东鹏饮料的业绩持续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指出,按销量计算,东鹏饮料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15%增长至26.3%。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营收分别为85.00亿元、112.57亿元、158.30亿元,同比增长21.81%、32.44%、40.62%;净利润分别为14.41亿元、20.4亿元、33.27亿元,同比增长20.75%、41.60%、63.09%。2022年-2024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2.0%。

今年上半年,东鹏饮料营收继续以36.38%的增速增长至107.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增长37.22%至23.75亿元。而根据A股财报数据,2021年上半年,东鹏饮料营收为36.82亿元,相比下来,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规模已实现近200%的增长。

业绩增长背后,东鹏饮料一直推进多元化战略,积极打造丰富的产品矩阵,并对渠道体系进行变革。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鹏饮料已与超过2.5亿消费者进行连接,和超过420万终端销售网点高效互动,与超过3200个经销伙伴进行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形成了涵盖能量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果蔬饮料等多品类产品矩阵,包括“东鹏特饮”“东鹏补水啦”“鹏友上茶”“东鹏大咖”“海岛椰”“果之茶”等产品。

从产品品类来看,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仍是其业绩的支柱,而“补水啦”也已成长为10亿级单品,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2025年上半年,“东鹏特饮”所在的能量饮料实现收入83.61亿元,同比增长21.97%,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补水啦”则实现收入14.93亿元,同比增长213.7%,在收入的占比扩大至13.91%,同比提升了7.86个百分点。

而从区域划分来看,在销售收入中占比最高的广东区域依旧表现稳健,实现了20.61%的同比增长。此外,多个区域与渠道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华北区域、线上渠道、大客户渠道、西南区域、华东区域以及华中区域分别同比增长73.03%、53.80%、44.03%、39.76%、32.62%和28.91%。

期内,广东、华北、华东、华中、 西南和大客户是销售占比较大的市场和渠道,分别占比 23.72%、 15.91%、14.31%、12.83%、11.95%和 11.69%。

可以看见,作为一家从广东起步、总部设于深圳的饮料企业,东鹏饮料在推动产品多元化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全国市场布局也基本成型,显示出企业整体战略的稳步落地与成效显现。

“A+H”两地上市,瞄准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

多元化和全国化之外,全球化也是东鹏饮料近年来加速推进的三大战略之一,赴港上市与该战略可谓是一脉相承,更是关键步骤。

东鹏饮料在招股书中表示,寻求港交所上市,旨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的国际业务发展需求及深入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

在募资用途部分,东鹏饮料提到要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未来三到五年内拓展海外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及并购机会。

林先平认为,赴港上市既能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对接国际资源,又可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研发创新与产能扩张。“这种资本布局体现了企业着眼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有利于在行业整合中抢占先机。”

不过,从现金情况来看,东鹏饮料账面资金颇为充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货币资金为52.6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9.13亿元,因此市场也有人提出疑问“不缺钱的东鹏饮料为何要去港股融资?”

对此,知名财经作家、眺远营销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认为,东鹏希望香港上市,不是“圈钱”,而是“圈门票”。他指出,目前来说,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目前还是红牛一家独大,而港股是离岸人民币+美元双币池,又是全球便利店采购经理颇为认可的融资地。

“东鹏拿下港股代码,等于给将来在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做并购发‘可换股弹药’,估值可对标Monster。”

在东鹏饮料的全球化版图上,东南亚市场正成为重要的前沿阵地。通过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的市场开拓,公司产品已成功进入该区域。2025年上半年,有0.2%的收入来自于香港和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为深化本地运营,东鹏饮料分别在马来西亚设立了2家、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各设立了1家子公司,专职负责市场销售与业务管理。

东南亚之外,东鹏饮料还在美国、新加坡以及日本也分别成立了3家、2家和1家子公司,不过这些子公司尚未开展实质性的业务运营。

对于东鹏饮料而言,海外市场无疑是一片热土。若成功在港股上市,将为东鹏饮料拓宽融资渠道,也给海外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