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货乱价,李宁三季度业绩低迷

文|罗曾

李宁凭一纸三季报,引自身股价多日“震荡”。

不过,11月1日,这一下跌趋势中止,截至发稿,现在是25.05港元/股,增长4.38%。

据了解,10月25日,李宁(不包括李宁YO­U­NG)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运营公告。报告期内,李宁的销售额呈中单位数增长,但较二季度的10%-20%的中段增长而言,有所下降。

就渠道而言,同期线下渠道整体呈现高单位数增长,其中零售(直接经营)渠道实现20%-30%的低段增长,但(特许经销)批发渠道呈现低单位数增长、电商业务出现低单位数下滑。

期间,公司同店销售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财报显示,以去年同季度伊始已投入运营的李宁销售点计算(不包括李宁YOUNG),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整个平台之同店销售按年录得中单位数下降。就渠道而言,零售渠道录得中单位数增长及批发渠道录得10%-20%低段下降,电子商务虚拟店铺业务同比降低单位数。

这一业绩,似乎影响到了二级市场投资者们对公司的信心。据媒体报道,三季报公布次日,李宁港股股价直接跌超20%,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

关于李宁业绩低迷的原因,市场议论纷纷。据多家研报指出,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公司渠道库存过高和窜货的问题严重。“李宁三季度全渠道零售流水低于预期,主要是因为渠道窜货(注:即经销商将产品跨地区降价销售)拖累其批发和线上渠道增长。”华泰证券在研报中如是说。

而渠道窜货乱象背后,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李宁高端战略的冲突。

近年来,耐克和阿迪在国内的声量有所下降,加之新生代消费者对国货的热忱,属于国际品牌的“蛋糕”逐渐被瓜分。在此背景下,李宁发力高端,欲从耐克、阿迪失去的市场份额中夺得属于自己的更多一份。

据了解,为配合高端化战略,李宁一方面推出契合的战略品牌,例如2021年11月发布全新独立高级运动时尚品牌——LI-NING 1990(李宁1990),定位高端轻奢,产品价格带约在800-5000元;另一方面加码线下渠道,“开高效大店、关低效店铺”,以期撬动市场。

但越来越高的品牌定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劝退了消费者。天天财经指出,截至2023年上半年,李宁的库存金额为21亿元,去库存压力不小。而在消费者不买单的情况下,部分代理商只能通过降价方式来促销,从而导致某些代理商的价格比李宁直销渠道和电商还要低。“渠道商的降价打乱了销售端的价格平衡,引发消费者不满。在种草平台上,吐槽’李宁没有价格保障机制’的帖子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