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港交所上市,模式容易被复制
文|李振兴
11月2日,锅圈(02517.HK)成功登陆港交所。锅圈开盘5.98元/股,随后股价先升后降,最高到达6.22元/股,到当日收盘又回落至5.98元/股,总市值仍为163.78亿元。锅圈抓住了前几年到家服务需求暴涨的时机,以六家自营店,万家加盟店的规模,在临上市前实现了盈利,最终登陆港交所。
2023年4月,锅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锅圈本次募资所得将用于通过提高产能及效率以增强供应链能力;开设及经营自营门店;建立产品研发中心以及升级和购买相关设备;用作运营资金及作一般公司用途等。
据了解,锅圈成立仅8年的时间,门店数量就达到万家。2019年,锅圈拿到A轮前融资,2020年,锅圈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初门店数量只有1441家,2020年末就达到了4296家,2021年达到6864家,2022年9216家,每年新开店面都超过2000家。
前几年外部环境也客观推动了锅圈的高速发展。和君咨询合伙人、和君集团连锁经营研究中心主任文志宏认为,2020-2022三年中国大陆消费者居家就餐较多,锅圈线上线下的方式,满足了当时的消费需求,方便了城市居民。
高速发展,锅圈一直处于“烧钱”状态。财报显示,2020年、2021年,锅圈分别收入29.65亿元、39.58亿元,两年分别亏损4329.2万元和4.6亿元。
2022年,锅圈收入71.73亿元,才实现了2.41亿元利润。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以锅圈目前的规模,在港股上市不会有太多困难,但上市后的表现、特别是中长期的表现,更会考验锅圈,锅圈模式的业务成长依靠销售网络的扩张,而在产品收益结构等方面缺少更多高成长或高附加值的空间,同时对于营销驱动的依赖性强,因此投资者对于这类企业的兴趣或许有限。
一位通州区锅圈店员告诉中华网财经。“前两年的开的店,有的店面年销售额六七百万元,微信群里有一万多会员,轻轻松松就赚钱,基本上两年内就能套现离场。”
随着餐饮行业的恢复,锅圈店面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
“我们老板在北京朝阳开了三家店面,老店还在经营,最新的店面开了几个月就关闭了。”上述同一锅圈店员告诉中华网财经,“目前这家开业一年多,一年房租10多万元,每天维持在一千多元的销售额,勉强维持经营。”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从产业端看锅圈模式有所创新,但创新含金量不高容易被复制。它成功会有人跟进,不成功也会有人创新升级跟迭代。锅圈的模式仍处在初级阶段。通过资本市场的赋能后,锅圈仍需要在整个加盟体系的完善,加盟商的盈利模式,以及场景创新和服务体系升级等方面持续改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