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家居改姓“何”,“美的系”已投资11家上市公司
图源:顾家家居公告
与此同时,顾家家居也公布选举新任董事长为邝广雄。
而这位新掌舵人与“美的系”渊源颇深。据顾家家居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公告,2002年7月至2018年10月,邝广雄历任美的日电集团财务经理,美的美国公司财务经理,美的厨房电器财务总监,美的中央空调财务总监,美的库卡中国合资公司财务总监。2018年10月至今担任盈峰集团副总裁,为盈峰环境第九届董事会董事。
2024年2月2日,邝广雄被选为顾家家居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
据“财联社”援引“新田发布”的消息,2024年8月,邝广雄以盈峰集团副总裁的身份考察了湖南鲁丽木业公司等企业,似乎是为掌舵顾家家居做准备。
来源:罐头图库
从并购标的来看,顾家家居在海外出手主要盯上的是高端沙发品牌;而在国内,公司除了沙发品牌外,还参股了家居建材销售公司居然之家、主营床垫业务的泉州玺堡家居、做定制衣柜的班尔奇家居等。顾家家居还曾试图收购国内床垫龙头喜临门(603008.SH),不过最终仅以买入4.84%股份收场。
与此同时,顾家家居不断加码投资生产基地。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披露的重大非股权投资中,有8个工程项目,总投资金额逾92亿元,遍布黄冈、越南、墨西哥等地。不过,最近其中两个定制家具项目建设进度有些停滞,2023年上半年均只推进了约2%。
2021年,顾家家居还提出“千店计划”,计划2022年突破1000家全屋定制门店。
但无论是并购、扩产还是全屋定制,都需要烧钱,而且2022年,顾家家居的营收增长已经陷入停滞。公司的资金压力,正在近几年逐渐凸显。
截至2023年9月末,顾家家居的总负债超81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其中短期借款31.08亿元,同比增长111.73%。
两个月之后,11月6日,顾家家居宣称,其正与美的太子何剑锋旗下的盈峰集团筹划股权转让事宜,而且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也可能发生变更。
到今年1月,何剑锋最终以88.8亿元的总价款购得顾家家居29.42%的股权,成为顾家家居第一大股东。顾家家居的实控人也由顾江生变成了何剑锋。
家电行业专家丁少将认为,顾家家居控股权变更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家居行业面临经营下行的较大压力;二是顾家家居大股东可能对资金有需求;三是顾家高管层与美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盈峰集团出手的时机,也恰好踩中美的高速扩张的节点。去年以来,美的先是推行了两次“A拆A”计划,随后又着手运作H股上市,扩展资本版图的动向不可谓不明显。
不过转卖顾家家居后顾江生并没有立刻离场,顾家集团仍旧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2.55%,顾江生也继续担任顾家家居董事长一职达8个月之久。直到如今卸任顾家家居董事长一职。
何剑锋入主半年,
顾家家居净利润下降了2.97%
再回到何剑锋本人,他既是美的大老板何享健之子,也是现在美的集团的非执行董事,还在美的集团控股股东美的控股担任总裁。多层关系映衬下,也让外界有顾家家居与美的方面实现强强联合之感,对交易有了产业协同的联想。
不过今年8月22日,顾家家居交出了何剑锋入主以来的首份中报,这份成绩单却并没有那么亮眼。
顾家家居上半年实现总营收89.08亿元,相较去年同期88.78亿元增加了0.34%,但归母净利润为为8.96亿元,同比下降2.97%,这也是2017年以来顾家家居首次出现中报利润下降。此外,今年上半年,顾家家居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6.37亿元,同比减少18.1%。
图源:wind
据关注泛家居领域的公众号“大材研究”表示,伴随家居家装消费进入存量阶段,甚至是缩量时代,这条赛道的成长性将受到抑制,即使是头部企业,也很难获得明显的增长,大展身手的施展空间收窄,那么,跳出家居版图,向更广泛的行业寻找机会,有可能成为一种越渐普遍的战略选择。
不过,业绩和股价承压下,顾家家居推出福利型股权激励以稳定军心。在公布新董事长邝广雄上任的同时,还同时公布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计划显示,顾家家居将给与84名“核心骨干”合计983.5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1.2%,价格为11.84元/股,相较顾家家居9月24日收盘价24.69元/股折价超五成。
来源:罐头图库
卢德燕还掌管着家族的地产业务,也是港股公司美的置业(3990.HK)的实控人,何剑锋本人也是美的置业的非执行董事,通过配偶权益享有美的置业的控制权;此外,卢德燕和何享健还同为新三板公司美的物业的实控人。
目前何剑锋间接控制了4家上市公司,包括美的置业、盈峰环境、百纳千成和顾家家居。
今年1月,何剑锋通过盈峰集团的全资孙公司盈峰睿和投资,以88.8亿元的价格受让顾家家居29.42%的股份,成为顾家家居的控股股东,而这场收购也成为国内家居行业史上最大金额的股权转让案。
不少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这场用时仅2个月的巨额并购案成功落地,不仅表明双方快速的执行力,也证明何剑锋在重大资本并购上的个人能力。在何剑锋入股之后,顾家家居或许能够借助美的集团在产业链领域的能力进一步快速扩张。
背靠“美的系”顾家家居是否能依托“美的系”的管理和产业资源 ,与“美的系”的上下游产生协同,进而实现再扩张?柏文喜表示,顾家家居确实有可能与“美的系”的上下游产生协同效应。不过,这种协同效应的实现需要双方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和协调。
虽然有潜在的正面影响和协同效应,但顾家家居的未来发展还受到市场环境、行业竞争、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邝广雄上任后的具体影响和“美的系”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还需要时间来观察和评估。
不过,据“财联社”报道,部分投资者担忧,顾家家居新一届董事会成员缺乏家居行业背景。当然也不乏投资者对高层换血持乐观预期,他们期待在国内家居消费疲软的当下,“美的系”庞大的海外业务能为顾家家居的出海打开局面。
海外市场向来是美的集团的必争之地。早在2006年,美的集团就已经开始启动海外直接投资建厂(ODI)计划,并在海外将一系列家电品牌收入囊中,其中,收购了埃及空调品牌miraco32.5%的股份、完成对德国库卡机器人100%的股权收购、收购意大利空调品牌Clivet80%股权......
这几年,美的集团也多次提及海外市场计划,2021年,美的集团在投资者平台上谈及海外市场发展计划时表示,公司已经提出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海外销售收入要突破400亿美元(约2927亿元人民币),国际市占率达到10%。
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也表示,将努力从中国本土化企业向全球化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海外业务布局与增长。
从业绩来看,美的集团四成收入来自海外业务。2022年及2023年,海外业务占比分别为41.48%、40.4%。在冲刺港股上市的《招股书》中,美的集团也将公司定位成“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集团”。
这次赴港二次上市,将会扩大美的集团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何氏家族成员已投资了11家上市公司,其中A股9家,港股1家,德国1家,另外还有1家新三板公司,还曾参股10余家金融机构。加上2024年控股的科陆电子、顾家家居及美的集团此次港股上市,其资本版图再度扩容。
图源:野马财经 截至2023年6月8日
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美的集团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和自有资金积累,不断地去收购不同领域的企业,加快多元化扩张,像滚雪球一样把公司规模越做越大。但是,“非相关多元化收购扩张”的模式,不代表就能在新进入的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因为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梁振鹏还表示,建议美的今后在多元化收购扩张中,优先考虑与核心家电主业相关的企业,这样会更加容易整合被收购企业。
顾家家居董事长顾江生辞任,来自“美的系”的邝广雄履新,新任董事会成员也大多来自“美的系”,你看好顾家家居的后续发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