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问询阶段,曙光集团主板IPO胜算几何
作为沪市主板2024年首单获受理的IPO项目,安徽曙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集团”)的冲A进程备受市场关注。近期,上交所官网显示,曙光集团IPO已于近日进入问询阶段。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曙光集团累计分红金额超2亿元,然而公司却仍计划大手笔募资补流。另外,公司还存在客户、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且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情况。针对相关问题,曙光集团证券部2月6日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采访。
分红后拟大手笔募资补流
上交所官网显示,曙光集团主板IPO于1月25日进入问询阶段。
据了解,曙光集团是一家以氰化工、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为主,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化工企业,目前已形成氰化物、丁辛醇、煤制氢三大成熟业务板块,正在推进BDO业务板块的建设进程。公司IPO于2024年12月27日获得受理。
业绩表现方面,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曙光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7.8亿元、36.58亿元、35.47亿元、15.03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3.05亿元、1.6亿元、1.92亿元、6713.1万元。另外,报告期各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4.58%、17.21%、22.64%和21.74%。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冲击上市,曙光集团拟募集资金15亿元,其中3.5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在大手笔募资补流的背后,公司曾在2021—2023年接连进行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分别约4000万元、5000万元、1.37亿元,占当期归属净利润比例分别约为13.11%、31.35%、71.36%,累计分红金额2.27亿元。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IPO公司连续分红后又募资补流,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原因。从业务发展角度看,公司或许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虽此前有盈利并进行分红,但新的业务项目、产能扩充等对资金需求极为迫切。比如新建生产线、开拓新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仅靠自身积累难以满足,所以需要通过募资来补充流动资金,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针对相关问题,曙光集团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分红是基于回报股东和分享价值的考虑。而且公司所属化工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产能扩张与业务拓展均受到资金规模的影响。随着公司主要产品的扩产与整体规模的增长,对于资金周转速度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因此持续增长。募资补流具有一定合理性及必要性。
此外,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曙光集团研发费用率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6290.14万元、7808.26万元、7312.95万元和2965.6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6%、2.13%、2.06%和1.97%,对应同行业平均值分别为2.72%、2.75%、3.07%、3.02%。
曙光集团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研发费用率略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但仍处于合理范围区间内。未来公司将采用多渠道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策略,不断引进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消化吸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重大关联销售金额占比超六成
需要指出的是,曙光集团还存在客户、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且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情况。
据了解,曙光集团前身安徽曙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系2000年由安庆市曙光化工厂改制设立,其前身安庆市曙光化工厂成立于1969年,业务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安庆市纽扣厂。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设立安徽省安庆市曙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曙光集团持股51%)。
报告期内,曙光集团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9.17亿元、25.89亿元、24.56亿元、10.49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15%、70.79%、69.25%及69.79%。主要客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集团”)、安庆化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庆化投”)均为公司关联方,报告期内公司重大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27.84亿元、24.52亿元、22.9亿元、9.19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64%、67.04%、64.56%及61.12%。
对此,曙光集团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重大关联交易金额较大,各项交易均基于历史背景展开。与中石化集团的关联交易基于双方之间存在合资设立子公司的股权合作背景,与安庆化投的关联关系基于地方国资入股子公司且交易遵循所在园区管理要求。关联企业均系央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与公司之间的交易具有深厚的业务合作背景,双方之间的合作历史悠久,双方之间的交易符合市场公平定价的原则。
另外,报告期内,曙光集团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合计分别为18.61亿元、23.01亿元、20.11亿元、8.2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包括生产活动直接耗用的生产物资,包括能源、原材料、气体,不包括长期资产采购、费用类采购或贸易采购)的比例分别为90.84%、89.67%、89.14%及86.46%。
“客户集中度高意味着公司对主要客户的依赖较大,一旦主要客户需求发生变化或合作关系出现波动,可能对公司的业务稳定性和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供应商集中度高则可能导致公司在采购过程中议价能力受限,增加采购成本风险。此外,关联交易占比较高可能引发关联方利益输送、定价不公允等治理问题,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
此外,招股书显示,曙光集团还存在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实控人余永发直接持有公司19.56%的股份,通过与其他67名股东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79.16%股份的表决权。
对此,曙光集团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已经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保证公司财务的独立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
(责任编辑:房晓宇)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