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酷暑将至,尤其是暑伏天气的下午三点,打工人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四肢沉重、大脑混沌。此时,一句熟悉的广告词便会浮现在脑海中:“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这款饮料凭借其卓越的提神效果,成为无数消费者的首选。

尽管2024年3月以来,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行业指数跌幅已超10%,但东鹏饮料却逆势而上,以超70%的涨幅稳居A股食品饮料板块前列,成为行业的“饮料一哥”,并创下新高。3月8日,东鹏饮料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归母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更值得关注的是,东鹏饮料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销量已连续四年位居榜首,2024年市占率攀升至47.9%,成功超越传统巨头红牛,标志着其从“国产替代”角色正式转型为行业引领者。

东鹏饮料的成功离不开三大核心策略,构筑起强大的竞争壁垒。

一、以质价比锁定市场:大包装叠加耐用实惠

东鹏饮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质价比”。以250ml规格为例,红牛售价约6元,而东鹏特饮价格仅为3元;500ml的东鹏特饮价格不到4元,净含量是红牛的两倍,且价格比红牛便宜2元。这种策略不仅覆盖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还通过大容量包装进一步强化了“耐用实惠”的标签,尤其在蓝领群体中建立了稳固的消费群体。

二、精准定位客户人群:满足蓝领群体的核心需求

东鹏饮料的核心用户是需要长时间重体力劳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人群,如长途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以及建筑工人等蓝领群体。他们的消费场景主要是加班、熬夜,且对价格极为敏感。针对这些特点,东鹏饮料推出了独特的PET塑料瓶包装和防尘盖设计。PET瓶造价更低,且打开后更易携带;防尘盖设计不仅解决了长途运输中罐装口易落灰的问题,还可以被货车司机二次利用为烟灰缸,成为产品附加价值的体现。

三、覆盖全国且深度下沉的渠道网络:数字化赋能渠道管理

饮料行业属于渠道链条长的深度分销行业,需要快速的物流体系和庞大的经销商体系来覆盖庞大的客户群体。东鹏饮料自2015年开始,先后引入“一物一码”和“五码关联”技术,搭建起渠道数字化体系,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截至2024年,公司已拥有超过 3000 家成熟经销商以及近 400 万家有效活跃终端门店,建立了覆盖全国且深度的渠道网络。此外,公司财务数据显示,其应收账款极低(2024年不足1亿元),说明其回款迅速,对经销商保有充足的话语权。而高达47.61亿元的合同负债中,六成为经销商预付款,这不仅印证了产品的畅销,也反映出渠道端对品牌的信心。

未来展望:市场潜力与多元化布局

国内能量饮料市场:方兴未艾,潜力巨大

根据欧睿数据,2013-2023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从189.2亿元增长至575.7亿元,复合增速达11.8%。随着近年来游戏电竞、音乐节等娱乐活动的兴起,消费群体年轻化与消费场景的多样化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预计2023-2028年销售额和销量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6.3%和5.6%,2028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80亿元。作为行业龙头,东鹏饮料将持续受益于这一趋势。

积极布局细分赛道:电解质水与新兴品类崛起

随着人均GDP的提升,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对产品品质与功能价值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电解质水作为泛功能化饮料,成为热门品类。2020年疫情期间,消费者对电解质补水的认知大幅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电解质水的普及。2023年,东鹏推出“补水啦”系列电解质水,涵盖西柚、柠檬、白桃等多种口味,并推出555mL和1L两种规格,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凭借疫情期间积累的消费者认知,“补水啦”有望成为继能量饮料之后的又一核心单品。此外,东鹏饮料还在无糖茶饮、植物蛋白饮料等新兴领域进行尝试,逐步丰富产品矩阵。

国际化布局:赴港上市助力海外市场拓展

东鹏饮料的国际化布局也已提上日程。公司计划赴港上市,其目的并非单纯融资,而是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基础。通过赴港上市,东鹏饮料将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拓展海外市场版图。

从性价比到多元化,东鹏饮料迈向新征程

东鹏饮料的成功,源于其对性价比战略的坚持,以及对消费场景的精准把控。从包装创新到渠道下沉,从核心产品的持续迭代到细分市场的开拓,公司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和市场敏感度。未来,随着能量饮料市场的稳步扩容和电解质水等新品类的崛起,东鹏饮料有望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并向多元化、国际化迈进。东鹏饮料的能量,或许将迎来更大的爆发。

来源/信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