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程控股:从基础设施到机器人生态,双轮驱动的资本故事
在港股市场的波动周期中,少有公司能够完成“由旧生新”的彻底进化。首程控股(0697.HK)正是其中之一。八年前,它还是徘徊在退市边缘的“红筹遗产”;如今,它已成为基础设施运营与科技资产投资并举的综合型平台,跻身国内“第一集团军”。
一、从退市边缘到稳健增长
2013至2016年,首程控股(当时仍为首长国际)因钢铁贸易业务陷入周期性低谷,累计亏损超80亿港元,股价跌至几毛,退市风险迫在眉睫。转机出现在2017年,管理团队果断剥离铁矿石贸易,将此前培育的停车资产与资产管理业务注入上市平台,当年即实现扭亏。此后,公司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并在2020年正式更名为首程控股,标志着发展方向的重塑。
转型成果逐步兑现。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达7.31亿港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3.39亿港元,同比增长30%。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全部清偿银行贷款,有息负债率降至7.9%。八年来的进化,不仅让公司走出困境,更构筑了稳健的盈利与财务基础。
二、双轮驱动:基础设施+科技投资
首程控股的核心战略可以概括为“双轮驱动”。
基础设施板块:公司已成为国内智慧停车龙头,运营北京大兴、广州白云、上海虹桥等核心机场停车场,累计向股东分红近60亿港元。同时,首程深度参与REITs创新,是国内公募REITs市场最大的产业投资人之一,管理三支百亿级基础设施发展基金,持续释放“资产运营+资产融通”的协同效应。
科技资产板块:2023年,公司与北京国管共同发起设立百亿级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布局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松延动力等数十家具身智能及自动化领域企业。通过“基金投资—场景验证—租赁服务”的三位一体模式,首程快速打通机器人产业的资本链与应用链。
这种模式的独特性在于:基础设施为机器人提供真实应用场景,机器人反过来提升基础设施的数智化水平,两大业务形成互补与反哺,推动公司走向第二增长曲线。
三、治理与资本市场回报
首程控股的治理架构同样值得关注。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引领+执委会授权”的敏捷决策模式,吸引了多位产业、金融和科技领域的专家进入董事会,确保战略前瞻性与执行效率兼具。资本回报方面,自2018年以来,公司股价实现数倍增长,累计分红丰厚,部分早期投资人已实现退出回报。
对比同行,首程的优势在于其兼具“基础设施运营的稳定性”与“新兴产业投资的成长性”。这种双轮驱动结构,既降低了单一行业波动的风险,又确保了未来增长的空间。
四、抢占“机器人元年”先机
随着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进入兑现期,首程的战略选择再次站上了拐点。通过场景落地与资本赋能,公司不仅是投资人,更是产业生态的共同建设者。北京“机器人体验店”、机场快闪店和机器人租赁业务的展开,标志着机器人真正走向C端市场。
这种前瞻性的布局,背后是公司一以贯之的进化逻辑:以基础设施为底座,叠加新兴产业孵化,形成贯穿周期的增长飞轮。
五、结语
首程控股的故事,是一家老牌红筹企业“创业式进化”的缩影。从负资产到涨十倍,从钢铁贸易到机器人生态,首程用八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兼具稳健与成长的资本路径。
资料来源:清科投资界《首程控股:从基础设施到机器人生态,双轮驱动的资本故事》
来源/周口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