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专家表示,新能源的协同互动式发展,以及新型储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将成为下一阶段新型能源
保暖保供,煤炭是“压舱石”。 入冬以来,我国煤炭主产区持续释放优质煤炭产能,全力保障电煤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截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二三线厂商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导致研发投入降低,而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推动产品迭代,从而实现降本提效,提升盈利能力
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制度。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是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的必
2021年12月,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海上风电开发助力广东省阳江市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广东(阳江)国际风
作为储能电池的核心零部件,储能电芯大型化目前是一种趋势,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电池企业均在布局储能大电芯。高承远表示:“大电芯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降本方法,大电芯单位
项目超400个,合计规划绿氢产能突破800万吨/年。氢能企业加速融资,制氢装备成本不断降低,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绿氢正在撬动未来能源版图的跑道上加速滑行,但起飞的临
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9亿千瓦,同比增长48%;风电装机容量约4.9亿千瓦,同比增长20.3%。 今年1至10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880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
同时规定,国家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通过完善阶梯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