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医药两周封神!A股到底输在哪三点?
最近贸易争端带来的影响上上下下,但有一个方向,出于意料地强。

港股创新药、恒生医疗等ETF走势强劲,几乎修复了之前的跌幅。而更让人关注的是,港股医药在走势上碾压了A股医药。
对于大医药,我们这两个月态度是“重新进入中期投资选项”,不过说“港股主题优先”其实只是从博弈角度,因为对内资长投的信心不足。而港股该涨就涨该跌就跌,都认。
只是显然,这类因素无法造成过去两周的巨大表现差异的。这也让我们必须在选题上精益求精,从破案开始。
凭什么港股医药更强?

独家数据对比港股创新药ETF和创新药ETF的成分股表现,找找线索。
首先CXO板块,特别是A股港股两地上市的药明系、百济神州等,表现是差不多的,算是贸易争端影响的“外门”,跟着吵架波动。

而A股创新药ETF最大的拖累是长春高新和智飞生物这两个,业绩持续大崩,股价扛不住也是正常的,A股第一输在这些江河日下的老药企身上。
但是港股医药方面,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石药集团等成分股表现极为惊艳,过去20个交易日涨幅分别达50%、36%和29%,这是港股医药领先的关键。
发生了什么?

康方生物的抗肿瘤药有了重大突破,在测试中战胜了PD-1,甚至让百济神州都黯然失色了。国内外机构立即提升目标,而且是不断提升的!

而如果看看财报,发现24年财报与23年相比,出现了亏损。显然这波行情,是投新药的,押注的是未来。

信达生物也是肿瘤药有了突破,瑞银直接给“买入”评级。

石药集团的新药获美国FDA批准进入,并且还授权海外药企,金额可观。
可以看出来,以上三家药企近期市场的惊艳表现,根本上就是源于在创新药领域的突破,而且收到国际市场认可。
此外,中国生物医药、翰森、三生等药业也颇受追捧,形成了“集群”。甚至隐隐有一种感觉:科技重估之后,医药也要重估?
而且,对于贸易争端,还有一种模式被认为能有效降低风险。

License-out!也就是授权国外药企生产、销售自己知识产权的新药,然后获得分成收入。这种就不是出口范畴了,所以颇受市场认可。
DeepSeek总结了一下相关概念上市公司(有错,恒瑞算A股的),显然港股的相关药企更多、更大。而A股恒瑞、科伦等算规模较大,股价也更为坚挺。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港股创新药企更强,并且龙头药企进入了创新大年!而A股医药相对创新程度较弱,景气度受贸易端和集采压力较大。

盘后,七部门发文力挺AI赋能,算是一种降本增效的举措,对AI医药医疗是长期利好。不过我们可能更期待出台,能够对冲集采的大级别政策。

龙头恒瑞医药一季度业绩继续大增,让我们对国产创新药期待更足了。

总结为什么港股医药更强,最关键的还是创新!
无论贸易争端还是集采,都是就有模式的束缚。如果搞出新东西就能避免低水平内卷,就能让外国人想尽办法跑过来抱大腿,这与科技何其相似!
必须说这两周投研做得不够,现在亡羊补牢。对医药,完全应该像对科技那样,有重估的心态,有对创新的预期!
木鱼ETF原创分享,加油!
(转自:木鱼ETF)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