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朱义的野心和自证:做源头创新、成为跨国药企,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疯子
编者按:自2015年中国实施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过去十年堪称中国医药史上变革最为迅猛的十年。这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如同一股强劲东风,彻底重塑了中国医药行业的格局。站在药审改革十周年的关键节点上,时代财经推出“药审改革十年十人”特别报道,旨在聚焦这10年来推动行业前行的领军人物,希望借由他们的宝贵经验、独到见解与战略眼光,为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2015年,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历史性转折。随着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创新药的“政策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十年间,从“722临床数据核查”风暴到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医药产业完成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
然而,当政策红利催生出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时,一个独特的“草原生态”现象却日益凸显:同质化竞争的“小草”遍地生长,却难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参天大树”。
在今年3月由同写意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健康产业大会期间,百利天恒(688506.SH)创始人、董事长朱义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用三个维度解构了这一困境的形成,即Fast-follow(快速跟随,指新药研发中跟随已经上市的药物或候选药物进行研发的一种策略)策略带来的同质化内卷、资本的短期化倾向与创新药长研发周期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现有的支付体系存在掣肘,难以支撑原始创新。
总有人更想成为那棵“参天大树”,譬如朱义及其带领下的百利天恒。在行业普遍追逐Fast-follow的浪潮中,百利天恒却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更为艰难的路——锚定原始创新,从而避开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并让企业获得了与跨国药企平等对话的筹码。
2023年12月,百利天恒宣布将其自主研发的抗肿瘤创新药BL-B01D1(EGFR×HER3双抗ADC),以潜在总交易额高达84亿美元的条件授权给百时美施贵宝(BMS),创下了全球有史以来单个ADC资产交易总金额的最高纪录。对百利天恒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一卖了之的对外授权,而是一次双方共同开发和共同商业化的对外授权。
凭借这笔交易,百利天恒市值站稳千亿元大关,创始人朱义也被赋予“科创板首富”的称号。然而,朱义本人并不满足于此,让百利天恒向MNC(跨国药企)进阶,是他从不避讳的野心。
在这次采访中,朱义告诉时代财经,百利天恒距离成为一家入门级的MNC,只差5年时间和充足的资金支持。
尽管有了BMS 8亿美元的首付款,但对于想要成为MNC的百利天恒来说,储备更多的资金仍是必要的。今年3月,百利天恒抛出定增计划,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9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在此之前,百利天恒还曾披露赴港上市计划,目前已通过港交所聆讯。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百利天恒身上所有的资源能力特质全部都是做仿制药的特质,但其实不是。”朱义告诉时代财经,实际上,从一开始创办制药企业时,他的目标就是做创新药,并打造一家跨国药企,只是当时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明确的路径。
百利天恒创始人、董事长朱义 图源:受访者提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