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研究 | 晨会聚焦·11/26 A500即将成为第二大宽基ETF/英维克(002837)深度报告/建筑、建材周报
(来源:财通证券研究)

策略
A500即将成为第二大宽基ETF
> 1、宽基流向:资金偏好正由“老宽基”向“新宽基”切换。10月15日以来,市场除中证A500外的主要宽基ETF出现资金流出,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ETF净流出1155亿元,而中证A500ETF吸筹1359亿元。
> 2、市场表现:仅属于中证A500指数的成分股受益更为明显。A500中的非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由于受益于资金流入、且卖出压力较小,表现相对更好,10.15以来平均收益率6%,高于中证A500和沪深300共同成分股(0.3%)和仅沪深300成分股(-0.8%)。
> 3、格局重塑:A500ETF即将成为第二大宽基ETF,其中国泰基金规模领先。随着22支中证A500ETF(含尚未上市的9只,共180亿元)和14支联接基金成立,A500ETF规模已接近1800亿元,为仅次于沪深300、科创50的第三大宽基ETF。在已上市的A500ETF中,国泰基金规模率先突破200亿元;此外景顺长城、南方基金等发行的其他7支A500ETF规模也均已达百亿元。
> 4、五个维度看中证A500与“老宽基”区别:
1)选样规则:中证A500相对更注重行业均衡、便于外资配置。中证A500在样本选取时注重行业均衡,剔除了ESG负面公司,限制个股权重和集中度,且仅从陆股通标的中进行选取、便于外资配置。
2)权重分布:行业上,中证A500相较沪深300低配食饮、金融;相较中证500低配医药、基化。板块上,中证A500与沪深300权重分布接近,较中证500低配科创板。
3)盈利&成长&分红能力:盈利维度,中证A500近2年及1期的加权ROE高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成长性上,中证A500指数2024年、2025年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分别8.1%、10.4%,高于沪深300/中证800;分红能力上,2024年中证A500预期每股股利0.42元,与沪深300基本相当,高于中证500/中证800。
4)长期表现:收益高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从2015年至今的全收益表现看,中证A500为46%,高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的36%/21%/31%;且回撤低于中证500&中证800,仅略高于沪深300。
5)机构持仓:在主动基金重仓中占比达63%,在外资持仓中占比达85%。行业层面,主动基金在中证A500中的电子/通信仓位更高,外资在银行/食饮仓位更高。个股层面,A500ETF建仓/资金流入期,可关注外资与公募持仓占比偏低个股。
风险提示:1)结论基于历史数据,存在失效风险;2)基金持仓部分基于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数据,无法反映基金全部持仓情况等。
文章来源:《A500即将成为第二大宽基ETF》
分析师:李美岑,SAC证书编号:S0160521120002
分析师:熊宇翔,SAC证书编号:S0160524070003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5日

计算机
英维克(002837)深度报告:深耕温控领域全产业布局,乘AI风起
> 温控全链条自研企业,机房温控和机柜温控是两大增长引擎: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技术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与产品提供商。公司主营业务聚焦设备散热和环境控制两个方向,其中机房温控和机柜温控为公司的主要业务。2018-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由10.70亿元增长为35.29亿元,CAGR为26.96%,其中机房温控和机柜温控的CAGR分别为25.46%和43.63%。
> 数据中心液冷和储能液冷加速渗透,温控市场空间广阔:大模型和AI的出现和迭代升级催生了算力水平的大幅提高,各地PUE政策考核趋于严格,加速数据中心液冷规模化应用。2020年以来,全球储能装机量每年翻一番,2023年国内新增装机规模占据半数。液冷具有更高的系统集成度、更低的运行能耗和更多的经济效益,有望取代风冷成为主流的温控方式。预计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温控和全国储能温控市场规模分别可达6317亿元和74.52亿元。
> 全链条解决方案是核心竞争力,受益龙头客户盈利稳定增长:公司推出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和BattCool储能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通过纵向一体化实现降本增利。截至2024年9月,公司在液冷链条的累计交付已达1GW,“端到端、全链条”的平台化布局已成为公司在液冷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与储能电池第一大客户宁德时代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稳定市场份额和收入持续增长。
> 投资建议:公司提供液冷全链条解决方案,叠加自身研发优势以及海内外客户资源,有望充分受益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和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7/7.90/11.14亿元,对应PE为49/33/23倍,公司作为该领域全产业布局厂商,有英伟达等龙头厂商合作背书,后续业绩预期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迭代不及预期风险、算力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客户流失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文章来源:《深耕温控领域全产业布局,乘AI风起》
分析师:杨烨,SAC 证书编号:S0160522050001
分析师:罗云扬,SAC 证书编号:S0160522050002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5日

建筑
建筑业积极的变化有哪些
>国企改革持续深入,低估值央国企仍有修复空间。根据财联社,11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集体学习会,表示要构建目标管理体系,推动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五个价值”深度融入国资央企工作。自2024年监管部门首次全面推行市值管理考核,最新发布的指引中对主要指数成份股和长期破净公司进行专门要求,央国企在两类公司中均是重要成员,有望成为市值管理的主力军。且根据经济观察报,下一步监管部门拟对相关央企上市公司市净率等具体指标提出明确量化要求,并将探讨与上市公司相关的新的股权激励制度,央国企市值管理有望打开新局面。结合本轮化债政策逐步落地,地方财政或边际好转带动央国企需求、经营质量等方面改善,受益政府化债、关注市值管理、PB<1的建筑央国企估值仍有修复空间;考虑到国资委支持央国企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以中国化学、中国电建为代表积极开展业务转型的企业也值得持续关注。
>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望为建筑企业带来转型新机遇。11月22日国家数据局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到“2024-2026年,利用2-3年左右时间,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筑业不仅可以提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同时还拥有大量的已建成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可供开发,即可以在数字基建、业务赋能、数据资产开发和流转等多方面深度参与数字经济,目前已经有企业在尝试布局,比如隧道股份以数字智能赋能传统业务,多个数据产品陆续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上市,其城市运营数据产品支持下的全国首个量产车型“高快速路V2X应用”服务正式投入运营;苏交科锚定公路行业“一套模型、一套数据”、“实体公路和数字孪生公路两个体系”两大重要发展目标,构建了“悟空云”基建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体系,基于数字资产的“一模到底”标杆项目也在持续打造中。
> 投资建议:在一揽子化债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建筑施工及其产业链有望迎来阶段性估值修复行情,央国企建议关注中国建筑(601668.SH)、中国化学(601117.SH)、隧道股份(600820.SH)、中国交建(601800.SH)、北方国际(000065.SZ)、中材国际(600970.SH)、中钢国际(000928.SZ)、中国铁建(601186.SH)、中国中铁(601390.SH)、海螺水泥(600585.SH)等,民企建议关注东珠生态(603359.SH)、豪尔赛(002963.SZ)、华新水泥(600801.SH)等。此外,头部民企中长期有望在行业出清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议关注鸿路钢构(002541.SZ)、利柏特(605167.SH)、三维化学(002469.SZ)、精工钢构(600496.SH)、志特新材(300986.SZ)、郑中设计(002811.SZ)、华阳国际(002949.SZ)等公司。
风险提示:稳增长力度不及预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文章来源:《建筑业积极的变化有哪些》
分析师:毕春晖,SAC证书编号:S0160522070001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4日

建材
建材行业策略周报
产业链供给加速出清,龙头强者恒强
> 消费建材:二手房价率先回暖,看好建材板块估值回升。本周,北上广深先后取消普宅标准,与全国其他地区适用统一的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政策。一线城市购房人群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优惠,置业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购房者置业信心。10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回稳”,财税政策接连落地有望进一步强化市场的修复节奏,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据中指研究院调研,样本中近半小区房价出现回升,同时成交价正在向上靠近挂牌价,卖方信心有所回升。从结构性分布来看,高端小区中房价上涨的比例更高,刚需类小区中,也有大量低价小区迎来了较大幅度的触底反弹。10月份以来中央稳市场政策利好的持续释放之下,相较于新房价格走向,二手房价格率先释放出了更为明确的回暖信号。
而从行业层面看,虽地产下行对于地产链各行业需求有着较大的影响,但企业的出清也不可忽视,同时考虑到此轮出清的力度和广度要明显超过前几轮。一方面,本来企业的出清来自于和地产商的合作,账款无法回收,因而破产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大,而剩下的小企业在和大企业激烈的竞争中,加速退出市场;另一方面此轮企业出清大多破产为主,而以往更多的是暂停业务,因而即使经济回暖也无法回归市场,行业龙头市占率或进一步提升。综合来看,未来需求好转,龙头企业或迎来戴维斯双击。展望后市,短期看,在政策积极落地的基础上,后续地产成交情况有望继续迎来边际改善;中长期看,随着各地持续落实和各类政策的效应释放,消费者信心有望恢复,地产有望逐步回稳后向好发展。预期先行,建议关注消费建材核心标的。地产政策放松后或提振购房信心,去库有望打通置换链条,建材需求可能迎来边际改善,当前存量需求逐步释放,重点关注C端建材品类。我们建议:1)长期看好C端:北新建材、伟星新材、兔宝宝;2)反弹关注B端:东方雨虹、三棵树、蒙娜丽莎、坚朗五金、中国巨石。
> 周期:水泥价格推涨后,企业利润有望环比修复。从需求端看,基建方面化债有序进行,基建相关未来或逐步启动,而地产方面十一的销售数据转好,加之头部城市拍地的回暖,新开工数据或逐步触底回升,基建加地产的逐步好转支撑水泥的中长期的需求。而今年以来,行业供给端的持续加强,也使水泥的价格得到明显的提升,从目前盈利水平看(水泥煤价差指标),企业利润已到历史的平均水平,同时供给端的控制依旧有望延续,企业盈利或环比加速改善。高分红低估值,安全边际较充足。目前看,头部水泥公司依旧保持较高的分红,如目前海螺水泥PB仅0.72,分红率保持50%左右,而截止2024Q3季度末公司类货币资产超750亿元,长期负债仅111亿元,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建议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
风险提示:地产下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文章来源:《建材行业策略周报》
分析师:毕春晖,SAC证书编号:S0160522070001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5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