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是不是一种主题基金?
最近关于ETF新闻很多,如:
头部ETF降费70%

ETF规模超过了主动权益

还有说买方投顾未来就是利用ETF构建组合
…… ……
这让很多人焦虑,你看:
券商从业人员很焦虑,都降费70%,卖100亿ETF才分到多少钱,这行业还能干吗?
小公募基金焦虑,不发展ETF没有未来,发展ETF没有实力;
银行代销基金焦虑,客户都去买场内ETF了,场外基金谁买?
散户很焦虑,难怪自己基金一直没赚钱,原来没有买ETF。
我也很焦虑,明明买了好几只ETF,为什么平均亏损在10%以上?
这不仅让我想到一个问题:
ETF会不会也是一种主题基金?
这里的“主题”不是指专门投某个行业,而是制造一种风尚,创造一种需求,散发某种焦虑,诱发某种渴望,让散户又忍不住投身其中……
我又专门把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的《共同基金常识》认真读了一遍,梳理了几个要点:
第一步:先决定资产配置
第二步:再在每类资产中选择一个编制合理、足够分散的指数基金进行配置
第三步:长期持有,等待时间的复利。
也就是说:
1. 被动投资是一种投资策略,被动型基金(指数基金)是一种工具,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2. 投指数基金并不是被动投资。比如很多朋友频繁买卖ETF、或者集中持仓某行业主动基金去题材炒作,可能会让自己更加内耗,反而亏损更多;
3. 被动投资三要素是“先配置,再分散指基,最后长期持有”
再进一步:
1. ETF只是一种指数基金,是长期投资的一种工具
2. 要赚钱还是得长期投资、分散配置
3. 频繁买卖ETF、或者利用ETF做网格交易等,不会提高我们赚钱的概率
所以:
1. 不要神话ETF,只是一种投资的工具,不要把ETF当成另一种主题基金去推广和营销。当投资者发现买卖ETF亏损更多的时候,还怎么让他们重建投资的信仰呢?
2. 小公募基金公司更应该聚焦提升主动权益投资能力;
3. 银行理财经理也无需焦虑,核心还是立足“匹配客户,分散配置”;
4. 当然投资者也不能只看单只ETF表现,而是利用ETF构建能长期持有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