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I、智能终端等创新力量驱动的新一轮半导体上行周期已然到来。

11月27日上午收盘,市场早盘探底回升,创业板指领涨。板块方面,厨卫电器、IP经济、军工电子、燃气等板块涨幅居前,农业、石油加工、化肥、物流等板块跌幅居前。ETF方面,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半日涨2.54%,持仓股中,寒武纪-U(688256.SH)涨6.4%,澜起科技(688008.SH)涨5.01%,晶晨股份(688099.SH)涨3.78%,中芯国际(688981.SH)涨2.97%。

消息面上,11月26日有韩媒报道称,三星电子在生产 3D NAND 闪存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其中光刻工艺中大幅缩减光刻胶(PR)用量,降幅达到此前用量的一半。消息称从第 9 代 3D NAND 开始,三星将全面应用这项新技术,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将为三星节省每年数十亿韩元的巨额成本。

此外,四季度以来,外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芯片半导体首当其冲。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1月25日期间,339家外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公司,对半导体、工业机械、电子元件等领域展现出浓厚兴趣。11月以来,154家外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公司,包括贝莱德、高盛、安联等多家知名外资机构。从行业分布来看,半导体、工业机械、电子元件等领域受到外资机构的重点关注,分别有54家、34家、31家。以半导体领域为例,澜起科技、东微半导纳芯微中微公司芯源微韦尔股份等公司均吸引了15家以上的外资机构调研。

相关机构表示,近期华为Mate70发布,搭载全新AI功能。除华为新品外,今年还有苹果、小米等新产品发布,新一轮手机换机周期有望开启,带动半导体芯片销量的增长。根据IDC预测,预计2024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2.34亿台,2027年有望增长至8.27亿台,2023~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00.7%。国内市场方面,预计2027年AI手机有望增长至1.5亿台,占中国手机整体市场比例达51.9%。

有券商表示,从2016年至今,芯片半导体行业共经历了两次完整周期,5G、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的高速发展驱动了上一轮半导体景气上行。当下,由AI、智能终端等创新力量驱动的新一轮半导体上行周期已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