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密集发布刺激,医疗ETF收涨3.32%
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供应链优势、性价比与本土化的临床创新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行业集中度提升。
12月6日,市场早盘震荡拉升,午后高位横盘,创业板指领涨,沪指重回3400点上方。截至收盘,沪指涨1.05%,深成指涨1.47%,创业板指涨2.05%。ETF方面,国泰中证医疗ETF(159828)收涨3.32%,成分股中,康龙化成(300759.SZ)涨8.08%,药明康德(603259.SH)涨7.41%,凯莱英(002821.SZ)涨7.1%。
消息面上,11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库、“数字影像”或“影像云”等方式,实现区域内跨机构共享调阅。
财信证券分析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政策推行,叠加当前DRG/DIP全面推行背景,我们认为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供应链优势、性价比与本土化的临床创新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行业集中度提升。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设备及IVD厂家。
此外,11月底,四部门印发《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体现了政府进一步开放医疗领域的决心,有利于促使更多海外相关医学技术及医院服务引进国内从而提高我国医疗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激活民营高端医疗需求。
海通证券表示,当前外商独资医院扩大开放试点,丰富国内医疗资源多元供给。当前我国医院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3年我国医院数量达到3.8万所,其中三级医院有3855所,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公立医院诊疗人次数占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数的83.5%。引进高水平的外商独资医院,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在试点地区,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独资医院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对国内其他医院的发展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