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合理的资产配置是投资的基石?
(来源:东方红资管)
犹太法典中曾记载,“每个人应该把他的资产平均分成三份:一部分投资于土地,一部分投资于商业,最后一部分用以储蓄。”这可能是最早的资产配置思想之一。“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曾说,“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在众多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中,证券选择、市场时机等是不可控的,资产配置是投资者较为可控的因素。
其实,资产配置中蕴含了科学的理财观。
资产配置旨在追求长期合理回报
1
首先,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并不单单是比较收益,也需要关注收益背后隐藏的风险,需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提高投资性价比。
2
其次,资产配置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可以平滑组合的波动,提升资产的修复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可以规避单一资产带来的风险。投资者用全部资金投资股票,遇到市场持续大跌怎么办?如果持有的是一个投资组合,在某类资产遇到极端情况的时候,可以与其他资产进行一定的对冲,通过资产的再平衡去提高组合的修复能力。
3
再次,资产配置的理念可以帮投资者克服投资的局限性,包括资产种类、地域、时间的局限。每个人都喜欢超配自己熟悉的资产,会有路径依赖,难免会犯过度自信的错误。投资者也往往会超配近期表现好的资产而忽略了其他资产,比如从2005-2021年房产投资收益非常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投资惯性,近几年这样的惯性思维会让投资者遭受损失。
有些投资者喜欢“集中的正确”,进行预判和押注,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战胜市场,获取超额收益。“集中的正确”只是理想中最好的,实际操作难度系数非常高。“集中的正确”很可能导致“集中的错误”,如果把投资的成败押注在一次或者几次的投资决策上,风险暴露过大。对普通投资者,特别是投资目标是稳健的保值增值,那么以分散配置的方式进行投资是一种更稳妥、更容易操作的方式。
我们进行资产配置,并不是为了暴富,而是获取符合每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合理回报,就像在大海上航行,压舱石会让船变重而行驶缓慢一点,但如果没有压舱石,遇到风浪可能就会翻船。合理的资产配置就是投资中的“压舱石”。
资产配置强调的是通过长期回报获取复合收益,真正实现获得长期回报的投资目标。
单一资产即使在某一段时间的表现相对突出,但当市场剧烈波动时就可能显得不堪一击。相比之下,资产组合的表现就显得可圈可点。当投资者站在长远的角度就可发现,优质的资产组合能够带来的长期复合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大类资产表现存在周期变化
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存在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大类资产呈现出明显的轮动现象。美林证券曾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投资时钟理论》(The Investment Clock),研究在经济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被市场称之为“美林时钟”。
美林时钟按照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胀水平,将经济环境分为四个阶段:
复苏期:经济增长上行,收益率曲线逐步陡峭,股票为王、债券次之、现金贬值。
过热期:高通胀高增长,商品为王、股票次之、债券贬值。
滞胀期:经济增长疲弱,通胀居高不下,现金为王、商品次之,股票较差。
衰退期:经济增长疲弱,价格指数下降,债券为王,现金次之,股票和商品较差。

当经济在四个阶段顺序循环时,各类资产表现也会相应轮动,科学的资产配置就犹如不误农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特定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投资者经常会问,现在经济处于美林时钟什么阶段?搞明白当前经济的宏观环境,全仓押注当前周期最优资产不就行了吗?
我们承认经济和市场的周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周期思维又告诉我们,过去好不代表一直好,过去差不代表一直差,要准确判断周期并押注某一类资产,非常困难。况且经济周期本身非常复杂,隐含着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等,例如:以科技革命驱动的康波周期大约60年左右;以投资行为驱动的朱格拉周期大约8-10年;以库存变化驱动的基钦周期大约在2-3年,而且对小周期、中周期和大周期的准确辨识也存在诸多困难。
经济周期很难被精准定位。经济学家和宏观分析师们会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对各种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但是,我们依然经常看到专家们对经济周期进行激烈讨论,甚至常常观点相左,可见宏观环境的精准定位和预测非常困难。
草根调研对经济周期的观察有效吗?我们逛商场推测消费火热程度,观察周围企业的订单,以此来推测生产活跃程度,通过这些方法是不是一种管中窥豹呢?普通人观察到的经济环境,只能代表个体所处的环境,并无法代表全局,我们很容易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环境,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做简单判断。例如2016年-2018年,一些低端加工企业的经营者可能认为经济会走向衰退,这时候如果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进行判断,回避了权益类资产,就可能错过了权益市场的一波行情!
以资产配置应对投资的不确定
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不确定因素,在投资上会遇到各种风险事件,有的可能是“黑天鹅”,有的可能是“灰犀牛”。比如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等,这些“黑天鹅”事件,没有人能够提前预测。我们也有可能会遇上“灰犀牛”,长期市场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当这个变化积累到足够大的时候,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发生巨大的风险。
在不同的风险事件当中,不同大类资产的表现是非常不一样的。从资本市场过去的表现来看,当风险事件发生的时候,权益类资产普遍都是大跌的,而一些避险类的资产,比如黄金、原油、国债等,会受到大家的追捧,出现上涨。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就提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马科维茨认为,只要不同资产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相关,就可以通过将多个资产构成资产组合来降低投资风险。由不同资产构成的资产组合的风险往往低于单一资产的风险。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曾提出过一个简单有效的资产配置方式:按这个原则,资产配置中保持50%股票和50%债券。因为股票和债券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而且在某些年份甚至呈现“跷跷板”效应,股债组合能够很好的平滑组合波动。在实际的投资实践中,投资者可以依据个人的投资风险偏好不同,进行不同的股债配比,可以是股债各半、股四债六,也可以是股三债七。
投资者依靠主观单一决策往往是不够的,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执行,使投资方案长期有效,也就是资产配置和资产再平衡,从而尽量规避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对资产组合带来的不可逆转的伤害。比如在2018年的熊市之中,投资者如果没有做好资金安排,手中缺少流动性资金,那么在急需用钱时很可能割肉出局,倒在了黎明前。
合理的资产配置,能够保证投资者以合理、积极、健康的投资心态来面对市场,尤其当遇到极端市场的挑战时。
风险提示:
本材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司对其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对投资人的投资建议或承诺。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材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我司不对任何依赖于本材料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投资者投资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