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内需新场景 打造投资强磁场
转自:团结报

张洪铭
重庆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民革重庆市委会副主委

民革安徽省合肥市经济专委会主任,安徽浩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民进会员,辽宁省辽阳市商务局办公室主任

九三学社社员,四川省宜宾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九三学社社员,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 本报记者 赵 亮
扩大内需,既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2025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我国经济在消费和投资方面,面临哪些困境?如何破局?近期,本报邀请民主党派成员中的经济领域专家,共话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谈认识
全方位发力扩内需
记者: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表述上将前几年的“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如何理解“全方位”?
张洪铭:“全方位”可以理解为:一是政策工具全方位,统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形成全方位政策合力。二是需求主体全方位,一方面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另一方面,激发企业投资需求,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可持续性。三是消费与投资全方位,全面促进传统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和绿色低碳消费的协同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四是区域协调全方位,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搭建全国范围内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五是市场环境全方位,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市场韧性、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崔风暴:内需内容结构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内需主体结构包括私人部门需求和公共部门需求。
我认为,可以从“三度”视角来理解“全方位”的内涵意蕴:一是要提升对内需的认知高度,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国所处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内需重要性序位已跃升至首位。二是要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潜力深度,探究内需动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要探查发现新动力源。三是要拓展内需的规模宽度,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大幅降低内需收缩效应,是我国当前紧迫的经济要务。
记者:会议在消费和投资上部署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您对于其中哪一项重要举措印象深刻,为什么?
穆饶明:消费和投资是实现扩大内需的“双引擎”。
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这一举措能够推动有效益的投资和有潜能的消费形成良性循环,把促消费与惠民生、惠企结合起来,从而更大程度释放消费潜力。
会议还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该举措重视挖掘文化旅游业中蕴含的消费潜力,针对不同人群,创建消费场景,契合全方位扩大内需的要求。
李家葳:会议提出“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在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来带动社会投资,能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政府投资有助于为社会投资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和积极性。
谈建议
实现消费投资量效齐升
记者:您认为,国内消费需求有待提高的深层原因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有针对性地解决?
张洪铭:原因包括收入不足、消费信心不足等。我建议: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和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聚焦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重点群体,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三是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加大对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赵赫:受地产、金融等领域不稳定因素影响,国内消费者观望心态加大,对风险的考量度不断提高,消费积极性明显下降;同时,年轻群体就业压力上升、消费能力提升有限等因素对线上线下零售端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建议放宽限购政策,为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释放营造空间;进一步稳定金融、证券市场,研究解决量化交易及大股东减持等实际问题,稳定投资者信心;加大对年轻群体的就业指导,帮助年轻群体就业。
崔风暴: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流量属性的收入问题、存量属性的财富累积问题,以及消费结构变迁、消费升级、消费文化转型等问题。针对收入问题,我建议要根据不同人群的收入来源特征制定多样的增收政策;同时,由于不同人群的政策传导效果不同,所以要巧妙设计相应政策。
李家葳:我认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从消费需求出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放缓影响是否“能消费”,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保障影响是否“敢消费”,消费品供给的多元化高端化影响是否“愿消费”;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偏低,而投资占GDP的比重偏高,消费需求的增长与投资活动的增长不匹配就造成了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
建议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重,压减投资中的无效和低效部分,将重点放在强民生、补短板方面,同时加强对外出口、加强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的供给,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
记者:国内投资需求有待提高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如何释放潜在投资需求?
张洪铭: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预期不稳、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效率不高等。
挖掘投资潜力的措施有:一是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政府审批效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引导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三是盘活存量资产和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等方式对存量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发展供应链金融、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投融资新模式。
记者: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赵赫:首发经济与当下国内消费的主流趋势高度契合,在地方政府支持、销售企业争取、消费者参与这三个层面均能够带来积极良好的正面效应,将成为一个时期内国内刺激消费的新突破点。
在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时,应注重从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端出发,关注零售、旅游、赛事、演唱会等年轻消费群体参与度高的消费场景,持续放大首发经济的辐射效应;同时,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减少一窝蜂、一拥而上等短期商业行为对消费市场的不利影响。
崔风暴:这三种经济分别代表三种提振消费的新思路、新理念。首发经济强调以创新促消费,最大限度减少同质化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冰雪经济强调以特色优势资源促消费,以资源为内核包裹区域文化和时尚流行元素,用旅游消费牵动多产业链。银发经济强调开发潜力人群消费,亟须深入研究发现该群体的需求特征,加大与需求相关的产品供给。
谈作为
双岗建功促发展
记者: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中的经济领域专家,您将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贡献?
张洪铭:我将研究宏观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有效策略,研究消费升级的内在动力机制,积极建言献策,自觉针对消费、投资等领域深入开展调研,将调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政策建议,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政府决策贡献力量。
同时,主动做好宣导研究工作,撰写专业文章、举办讲座,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信心。
穆饶明:作为一名民革党员企业家,我将依托有关商会、协会平台,推动完善投资配套,带动相关产业的投资,同时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促进政府优化消费、投资环境,制定有力政策,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让企业“能投资”“敢投资”“愿投资”。
崔风暴:将继续致力于消费问题研究,尤其关注消费的结构性问题,追踪分析我国消费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和新特征、新属性、新消费形态,力争为我国全方位扩大内需多提好建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