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队选手“天工Ultra”夺冠。图/北京亦庄官微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成孟琦

编辑|杨秀红

“人类围观机器人跑马拉松的时代真的来了!”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火爆出圈。20支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队伍同台竞技,它们憨态可掬的“跑姿”引发全网热议,更是火上了热搜。

赛场上,既有身高近2米的大高个机器人率先领跑,也有以女性形象设计的“美女”机器人优雅前行;甚至出现机器人头部脱落仍坚持比赛的励志场景。最终,来自北京亦庄的“天工Ultra”凭借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成功问鼎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

“天工Ultra”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

企查查显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于2023年11月,由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小米机器人”)、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优必选”)、北京京城机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京城机电”)、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亦庄机器人”)共同持股。其中,小米机器人、优必选和京城机电持股均占比28.57%,亦庄机器人持股 14.29%。

至于本次比赛对产业端的意义,北京亦庄方面表示,此次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是在复杂开放环境中测试机器人持续运行能力的检验机会,后期目标是为机器人行动能力的产业化需求铺路。

据悉,北京亦庄近期发布了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将在九大标杆场景提供超万个应用机会。

天工机器人夺冠

此次夺冠的天工机器人为了完成21公里的长距离赛程,克服了哪些难点?对此,天工队发言人魏嘉星透露:“为在此次马拉松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攻克了本体的稳定性、轻量化设计、关节长时间运动易发热等硬件难题,还通过优化运动控制算法进一步增强了关节协调运动能力、步态协调能力和复杂地形通过能力等。”

据《财经》了解,“天工Ultra”不仅将时速从6千米/时提升到最高峰值速度12千米/时,还搭载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能在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多种地形平稳移动,具备带有视觉感知的泛化移动能力,能轻松应对沟壑、大高度差等复杂地形,并拥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受外力冲击依然能保持稳态。

亚军与季军也已出炉,小顽童团队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获得亚军,来自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的行者二号机器人获得季军。

人形机器人选手松延动力N2机器人夺得亚军。图/北京亦庄官微

机器人跑马拉松,不是单打独斗,还有两三名人类队友打辅助,作为一整个队伍参赛,因此不仅需要机器人会跑,还考验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配合。

有趣的是,作为理性和秩序感代表的机器人,在这场全程21公里的马拉松比赛中,反而比人类更状况百出。

“可以看到,20支队伍里,只有7支参赛队完赛,大部分中途换电池,还有很大一部分机器人跑步途中需要对膝盖喷散热剂,曾经上过春晚的宇树机器人,开跑就摔倒了。”一名机器人行业从业者在现场观看比赛后表示。

不过,在该场比赛结束后,宇树科技对此发布声明称:“宇树最近完全没有参与任何比赛,主要忙着准备人形机器人的格斗直播。G1人形机器人,从2024年发货开始,已经出售给全球非常多的客户,使用了很久。所以这次马拉松比赛,也有好几个独立的团队使用我们的机器人。比如我们的客户用他们自己的算法参与了比赛,所以在现场能看到不少我们的机器人。有好几个独立团队在使用,不同人操作或开发情况下,机器人的表现差别很大,请大家不要误解。”

宇树科技同时表示,“机器人和其他电子产品类似,表现性能和使用者息息相关,希望大家一起共同推动机器人行业的进步。”

作为全球首场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也有机器人选择稳妥为主,以“竞走”形式参赛。比如被网友亲切称为“老太太”的EAI机器人,时速只有5.4公里,陪跑的工程师表情也很轻松。最终,EAI反而超过了不少摔倒的机器人,夺得第五名。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机器人与人同场竞技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极限场景倒逼技术突破,推动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公众参与和媒体传播,提升社会对“人机共生”的认知,加速机器人产业商业化落地。

背后公司有哪些?

“天工Ultra”背后,有两家港股上市公司:2023年上市的优必选和2018年上市的小米集团。

《财经》了解到,优必选是北京人型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发起单位和总经理单位。2023年底,优必选与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10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联合组建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优必选CTO(首席技术官)、执行董事熊友军担任创新中心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机器人完成了半马的赛程。”熊友军在当日比赛结束后表示,“今天(4月19日)的马拉松比赛是我们检验技术成熟度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希望未来机器人能真正走入生活,帮助人类在一些不适合工作的危险场所进行作业。”

“在北京人型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之初,优必选不仅调派了研发人员协助启动多个项目,还向创新中心开放了300多项专利,助力快速研发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实现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最高速度超过12千米/时。”优必选相关人员对《财经》表示。

优必选也曾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过面向市场销售的科研教育具身机器人。2025年3月,具备高仿生、高强度、高性能、高稳定、高拓展、高开放的“天工行者”开始面向市场销售,定价29.9万元起。

以制造手机与新能源汽车知名的小米集团,早在2021年便曾推出过机器人产品。在2021年8月10日小米MIX系列最后一代产品MIX 4发布会末尾,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展示了小米第一款四足机器人CyberDog,这款机器狗支持手机、手机+遥控器、语音三种控制方法。

2022年8月11日,在CyberDog诞生一年后,小米又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铁大”。据悉,“铁大”身高177厘米,体重52千克,具备强大的情绪感知能力,能够辨别85种环境语义、45种人类情绪。

此外,取得本次比赛亚军的小顽童团队的N2机器人是由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松延动力”)研发并参赛的人形机器人。松延动力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于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成立不到两年已累计完成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英诺天使基金等知名机构。

北京亦庄方面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机器人产业生态建设,重点推动本体企业与具身智能企业协同创新,将赛事的影响力转化为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的动力,加速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