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十数据

  特朗普上周宣布加征关税后,美国股市蒸发数万亿美元,华尔街并购交易冻结,对冲基金紧急平仓高风险资产,企业贷款大面积停摆,甚至有人开始质疑——美国国债真的安全吗?

  这场动荡引发担忧:如此剧烈的冲击可能引爆金融体系潜藏的风险。金融圈因此反复追问同一个问题:到底要乱到什么程度,美联储才会出手救市?

  前美联储官员、彭博经济学家David Wilcox指出,美联储通常只在市场功能明显失灵时干预——最典型的信号就是资金流动冻结

  他说决策者会紧盯两种情况:“市场价格彻底失灵”和“中介机构无法交易”。

  彭博编制的美国金融压力指数显示,当前金融环境已恶化至2020年5月以来最差水平。该指数综合货币、债券和股票市场的多项指标。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George Sarevelos周三警告客户:“如果美债市场继续动荡,美联储别无选择,只能紧急购债维稳。”

  美联储的决策将因两个因素而变得复杂:一是就业市场强劲+通胀顽固(关税可能加剧通胀),这限制了美联储降息或采取任何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的措施的能力;二是向市场注资或联合他国救市以确保美元持续流动的做法,都可能招致白宫比以往干预行动更多的批评。

  历史不会简单重演——下次危机可能需要新的解药。例如利率市场已现危险信号:对冲基金常用的“基差交易”(押注美国国债现货与期货价差)可能因贸易战被迫平仓。

  以下是美联储五次干预案例及关键触发点:

  1998年对冲基金危机: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因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卢布贬值巨亏,引发市场恐慌。关键指标——3个月期LIBOR利率飙升,显示华尔街面临美元融资危机。纽约联储协调14家机构救助,随后美联储在10月紧急降息。

  2001年双重打击:

  2000年初美国股市网络泡沫破灭后,美国国债市场开始出现对经济后果的担忧。2000年5月至11月间,曲线短端倒挂,促使2001年1月紧急降息。仅仅9个月后,911事件造成了投资者难以量化的风险,再次扰乱了市场。银行和机构动用美联储的贴现窗口,并利用纽约联储的每日公开市场操作来充实现金。

  美联储的数据显示,袭击发生前,该贷款机制的余额一般低于10亿美元,但9月12日的使用量飙升至约460亿美元。

  2007-08年金融危机:

  2007年夏天,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价格开始暴跌。对损失的担忧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并进入了货币市场中被称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部分。90天AA级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与隔夜指数掉期基准之间的利差开始发出麻烦的信号。当年8月,美联储下调了向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收取的一级贴现率,以增加流动性。

  到了第二年,这些担忧已经蔓延到全球最大的银行,推高了利用信用违约掉期对冲公司损失的成本。 在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倒闭以及美林证券获救之前,与这些银行挂钩的CDS价格飙升到了恐慌的水平。

  2008年雷曼倒闭后,美联储直接降息至零并创设多种流动性工具。穆迪经济学家形容:“当流动性危机与经济危机叠加,美联储会启动‘一级战备’。”

  2020年疫情冲击:

  对冲基金5000亿美元规模的基差交易崩盘,引发从国债到公司债的全面抛售。企业囤积现金导致商业票据市场瘫痪,美联储被迫重启量化宽松,六周内狂买1.6万亿美元国债。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资产购买将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疫情前的4万多亿美元膨胀到近9万亿美元。加拿大皇家银行全球资产管理公司(R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董事总经理兼美国固定收益主管Andrzej Skiba表示:“如果我们看到市场功能像2020年初那样崩溃,美联储也会对此表示担忧。”

  2023年银行业危机:

  当美联储于2022年开始提高利率时,美国的地区性银行迎来了一场完美风暴。储蓄者受到货币市场基金利率上升的诱惑,从低收益的银行账户中提取现金。与此同时,利率的快速上升使银行持有的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出现巨额未实现亏损。

  硅谷银行因存款外逃+持有美国国债浮亏而倒闭。这迫使银行转向其他资金来源,以支撑其准备金余额。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应运而生,通过短期贷款为成员提供资金。在短短三个月内,到2023年3月底,未偿还的联邦储蓄银行预付款从2022年底的8191亿美元激增至超过1万亿美元。

  面对一连串的银行倒闭,美联储推出“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以增强流动性。1600多家公司利用了这项为期一年的融资机制。BTFP推出后,人们对银行存款蒸发和证券未实现损失的担忧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