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塘砸6亿扩产,逆势突围还是冒险?
随着年报披露,广东老牌乳企燕塘乳业面临难题。4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在燕塘乳业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多个问题涉及其正在推进的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情况,对此燕塘乳业一一进行了回复。去年,燕塘乳业收获了一份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成绩单,在当前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乳制品市场需求承压下,此时扩产受到业界质疑。
业绩承压
近日,燕塘乳业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7.32亿元,同比下滑11.18%;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03亿元,同比骤降43.03%。
作为广东第一家液体乳上市企业,“燕塘”品牌源于1956年。燕塘乳业主要从事乳制品和含乳饮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属于食品制造业。公司产品包括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酸奶、花式奶、乳酸菌乳饮料等乳制品,均属日常消费食品。
拉长时间线来看,这是燕塘乳业自2011年以来第二次在年报中出现营收同比下滑,上一次是2022年。聚焦到近几年,2020—2024年,燕塘乳业的营收分别约为16.37亿元、19.85亿元、18.75亿元、19.50亿元和17.3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05亿元、1.58亿元、9936万元、1.8亿元、1.03亿元,总体呈现显著的波动。
分产品来看,去年燕塘乳业液体乳类、花式奶、乳酸菌乳饮料类、其他产品营收分别下降13.94%、14.15%、7%、15.76%。去年年报还显示,燕塘乳业主要产品的销售量、生产量和期末库存量均同比下降。分品类来看,花式奶的销售量同比减少12.17%至37988.34吨,乳酸菌乳饮料类的销售量同比减少2.88%至97436.58吨,液体乳类的销售量同比减少9.98%至67561.76吨。同期,这三类产品的生产量分别同比减少13.05%、4.17%和11.03%,期末库存量分别同比减少33.41%、18.63%和39.69%。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燕塘乳业未在年报中具体说明,仅解释称乳制品行业受综合因素影响,消费需求阶段性回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50亿营收目标悬顶
“至2030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这是燕塘乳业2023年9月公布的“2023—2030年发展规划”中的发展目标之一。随着2024年年报的披露,燕塘乳业距离50亿元营收目标反而渐行渐远。
今年4月7日,在年报公布后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你们有什么规划能做到50亿”,对此,燕塘乳业回复称,“公司坚持发展种植养殖、食品加工、营销网络、物流运输等五大板块,建成现代化乳品产业集团,打造中国乳业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典范、引领华南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近年来,随着伊利、蒙牛等全国性乳企持续通过价格战和促销活动抢占市场份额,尤其在华南市场加速渗透。全国性乳企凭借规模优势,持续挤压区域市场,2024年,燕塘乳业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25.18%,其中线下渠道销售减少1.03个百分点至25.28%。
作为以低温奶产品占有相对优势的城市型老字号乳制品加工企业,公司在广东省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但出了广东省则情况很不一样。2024年度,广东省外实现营收约为3750.16万元,仅占总营收的2.16%。
对于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燕塘乳业在4月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回复称,“公司将通过产业集群项目的实施,利用公司奶源品质优势及生产酸奶的丰富经验,打造差异化的冰淇淋、奶酪等多品类产品,满足细分市场下更多消费群的需要,为市场开拓提供新的增长点,提高市场占有率”。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认为,“燕塘乳业在广东省外市场的扩展步伐较为缓慢,其主要营收来源依然依赖于广东本地市场,这为其达成50亿元营收目标带来了额外的压力。通过冰淇淋、奶酪等新品类来拓展市场份额,增加企业营收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实施差异化策略。这意味着燕塘需要投入资源进行产品研发,推出具有独特卖点的产品,以此吸引消费者,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扩产质疑
对于如何做大做强,燕塘乳业在4月7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提到,“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实现内生性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继续寻求外延式发展机会,整合有价值的市场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过去一年,燕塘乳业主要围绕增加仓储、扩张产能等项目进行布局。2024年4月,燕塘乳业发布公告称,为推进公司“2023—2030年发展规划”的落地执行,拟建设都市型乳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期为2024年至2026年,具体项目包括南方特色乳品研究院、乳品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项目;新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乳业智慧物流中心项目、现代化乳业生产基地技改项目等;乳品品牌提升推广项目等。若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方案进行投资、建设,燕塘乳业称其预计获得最终来源为中央财政资金的金额合计10000万元。
具体来看,已披露了广垦乳业智慧物流中心项目和粤东日产600吨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公告显示,前者投资金额约9076.64万元,后者一期项目投资金额约60455.41万元。目前,前者已购置土地,完成初步设计,总承包已挂网,项目完成进度约为5%(按已完成投资进度),根据可研报告,建成后可满足约4050吨产品存储,预计年均新增净利润515万元;后者已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项目完成进度约为 7%(按已完成投资进度),根据可研报告,建成后规划年产乳品9.18万吨,预计年均净利润4464万元。
据了解,粤东日产600吨现代化乳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不仅包含已有的常温奶、低温奶等生产线,还增加了冰淇淋、奶酪等乳制品生产线。除针对粤东市场外,还将辐射粤港澳乃至华南地区。燕塘乳业曾通过代加工的方式生产冰淇淋,但受制于委托加工模式,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在2202年剥离了冰淇淋业务。对于此时重启冰淇淋业务,2024年9月,燕塘乳业曾答复投资者称,公司前期通过委托加工的模式开展相关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在当前乳制品市场需求承压的大背景下,燕塘乳业决定扩产的策略显得颇具挑战性。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当前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部分企业都在缩产。对于燕塘乳业来说,深耕广东市场多年,在省内是品牌,在省外各地基本都有龙头品牌,而且还有伊利、蒙牛、君乐宝、新希望等全国性品牌,想走出去很难”。
宋亮进一步表示,“对于企业来说,要考虑产能长期使用的、持续的科学性,而不是被短期市场变化所影响。从宏观上来说,现在产能严重过剩,对于产能不足的企业,建议通过租借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生产需求,而不是盲目地扩产能。另一方面,要降本增效,深扎本地市场,做精做细做透,在产品上突出特点,做好性价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