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重回增长,迈向A+H能否寻获新市场?
近日,海天味业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达到269.01亿元,同比增长9.53%;净利润录得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扣非净利润也达到60.69亿元,同比增长12.51%。
过去几年间,海天味业在舆论漩涡与市场寒潮中经历了双重淬炼,尤其在酱油领域,面临千禾味业的强势挑战。如今海天味业营收利润双双回正,且实现较好的增长,意味着公司正在消除曾经舆论的影响,也给调味品市场增添了不少信心。
“三驾马车”业绩回春
海天味业作为国内调味品行业龙头,主要走多品类协同发展路线,目前已经建立起包括酱油、蚝油、调味酱、特色调味品及其他产品等在内的全面、系统的产品体系。
分产品看,拉动海天味业业绩的“三驾马车”酱油、调味酱、蚝油表现都有可圈可点。其中,公司酱油业务营收137.58亿元,同比增长8.87%;蚝油业务营收46.15亿元,同比增长8.56%;调味酱业务营收26.69亿,同比增长9.97%。“其它”项业务也发展得不错,实现营收40.86亿,同比增长16.75%。
近年来,以多元、绿色、健康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成为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调味品行业发展带来利好。
面对调味品市场的健康化大趋势,海天味业2024年花费了8.40亿元的研发费用,推出了多款符合健康趋势的产品,覆盖有机、低糖、低盐、低脂等需求。
高额的研发费用是探寻新的业绩增长点的必经之路,同时也为海天味业实现业绩增长、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提供了强大保障,还为企业此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海天味业表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用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路径愈来愈多,而为用户打造高质价比产品,则是我们的解题之法”。
回暖背后挤压重重
不过,海天味业2024年的好成绩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来。
透过年报发现,海天味业很大程度上是靠巨额销售投入推动业绩增长。
一方面,有数据显示,海天味业的人工成本达到8.9亿元,同比增加33%。过去一年企业销售人员同比增加了15.2%,按比例换算在3054人左右,持续扩充销售团队导致人工成本激增。另一方面,公司还在加大营销投入,广告费增长了19.92%至2.49亿元。两者合力下,海天销售费用同比大增24.73%至16.29亿元,这一增速要远远高于同期营收的增速,而高额的销售费用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表现——在企业营收创下新高的背景下,净利却未到历史峰值(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为64.97亿元)。
此外,海天味业身边还围绕着诸多其他的风险。
目前,中国调味品行业积淀多年的”一超多强”格局依然未变。海天味业虽有规模优势,但远远没有到“碾压”的地步。特别是海天味业第一大收入源的酱油业务,其竞争对手中炬高新(厨邦)、李锦记、老干妈、恒顺醋业、千禾味业等都在新增酱油产能,向先进者迫近。还有李锦记和千禾味业在高端市场的崛起,对海天味业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挤压。
有数据显示,海天味业的调味酱业务出现价格走低的态势,合约8295.09元/吨,至少是2018年以来的新低。这也从侧面体现了酱料品类近几年不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遭遇其他复合调味品品类的蚕食。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品类自单立以来一直都是海天味业增速最快的品类。不过,在2024年,海天味业其他品类增速为近三年来新低。这意味着企业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的路径也可能遇到了阻碍,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向A+H跃迁
港股上市,将是海天味业在2025年最重要的看点之一。
2014年,海天味业在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发行价高达每股 51.25 元。 踏入资本市场后,海天味业充分利用其雄厚的实力迅速开疆拓土,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营收和净利润也曾连续多年保持双位数的强劲增长。
今年1月14日,海天调味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拟发行H 股股票,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迈出A+H双市场布局的关键一步。
据了解,中金公司、高盛及摩根士丹利担任本次发行的联席保荐人,此次上市或将为海天味业长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使其可以寻求新的增长点,深化全球化战略,利用港股平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品牌形象与综合竞争力。
有专家指出,海天味业的产品已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但海外销售占比仍相对较低。港股上市能增强国际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对海天品牌的认知,尤其利于拓展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华人饮食文化圈)。通过港股平台,未来若进行海外资产收购或合资合作,可直接以港币或股票作为交易媒介,降低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海天味业优良的业绩和强大的品牌效应,会有助于此次IPO顺利完成、早日敲钟。在如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调味品巨头的全球化实验,或将开启中国品牌跃迁的新篇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