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420万的CFO不干了,十月稻田半年收入30亿却投诉不断
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稻田”,09676.HK)上市不到两年,年薪420万的CFO辞任了。
近日,十月稻田宣布,CFO邹昊因个人职业发展申请辞职,并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自2025年9月5日起生效。这距离他入职公司仅有三年时间,期间还助力十月稻田成功上市。
据悉,主营大米杂粮的十月稻田于2023年10月登陆港交所,2024年转亏为盈,到2025年上半年又出现增收不增利,可以说盈利颇为波动。
在网络平台上,十月稻田旗下产品频因食安问题被消费者投诉;与此同时,公司研发投入不足也引发市场质疑。能否守好质量关,实现业绩稳增长,是十月稻田要解决的难题。
两年领薪772.2万
上周五,十月稻田宣布,公司CFO邹昊因个人职业发展,决定辞去执行董事、公司首席财务官及公司授权代表,并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以投放更多时间从事其他商业事务。
资料显示,邹昊1980年出生,今年45岁,于2022年8月加入集团,并于2022年12月获委任为公司董事及首席财务官。
在进入集团前,邹昊曾在多家公司工作过,在融资、投资、管理和运营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其他企业融资和投资相关事项方面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2023年助力十月稻田成功赴港IPO。
据十月稻田2024年年报显示,邹昊在2024年薪酬比2023年的348.8万元涨幅超过20%,达到423.4万元,两年领薪772.2万元,该薪酬水平比十月稻田创始人王兵夫妇都要高出不少。
根据公告,邹昊辞任后,执行董事王兵获委任为授权代表,自2025年9月5日起生效。
创立于2005年的十月稻田,早期为王兵和妻子赵文君在东北经营的一家粮食加工零售店。随后,夫妻俩看到电商行业崛起,于2011年创立了“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两大粮食品牌,并通过京东进行线上销售打开市场,2023年十月稻田在港交所上市。
十月稻田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王兵夫妇及家族成员在上市前合计持有公司股权超过70%,到现在依然掌控超过55%的股权。目前,王兵在十月稻田担任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妻子赵文君则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首席营销官。
王兵夫妇俩热衷“搞钱”。在IPO前,十月稻田进行了2次大额分红,2020年和2022年分别派息5000万元、2亿元。2024年,公司扭亏净赚2亿元,分红金额约为1.75亿元,分红率高达85%以上。
二级市场上,2023年10月12日,十月稻田上市发行价为15.36港元/股,当天涨幅高达23%。2024年10月8日,十月稻田盘中一度拉升至99.82港元/股,随后股价跌跌不休。截至2025年9月11日股价报8.25港元/股,较高点暴跌超90%,市值仅剩88亿港元。
面临信任危机
据十月稻田官网介绍,集团是中国领先且快速增长的家庭食品创新企业,拥有强大的多渠道品牌影响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玉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品。通过保持多渠道销售覆盖及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为中国家庭打造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品牌。
过往财务数据显示,十月稻田于2021年起已连亏三年,2024年刚刚转亏为盈。2024年公司实现总收入57.45亿元,同比增长约18%;经调整净利润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5.5%;股东应占利润为2.04亿元,而上年同期则亏损6486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2025年中报显示,2025上半年,十月稻田的总收入为30.6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21亿元增加约16.9%;毛利由去年同期的4.44亿元增加50.1%至报告期内的6.67亿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7.0%增加至报告期内的21.8%。
较去年同期的所得税前利润1.33亿元,报告期内集团录得所得税前利润1.2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1.26亿元,报告期内集团录得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滑7.6%。经调整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49亿元增加97.7%至报告期内的2.9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5.7%增加至报告期内的9.6%。
分产品看,2025年上半年大米产品所得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7.07亿元增加21.0%至20.66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由65.2%提升至67.4%;玉米产品所得收入由去年同期的5.14亿元减少15.8%至4.3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由19.6%下降至14.1%。
在十月稻田天猫官方旗舰店里,目前有124万粉丝。按销量来看,店铺排名第一的是“黄糯玉米东北新鲜低脂软糯香甜拉丝苞谷真空装”,已售70万+;其次是“辽河长粒香大米5kg东北粳米香米10斤劲道有嚼劲真空包装”,已售50万+。
不过,十月稻田产品销量暴涨的背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也在迅速激增。玉米产品评论里,有消费者称“口感略粗糙”“味道一般”“不好吃”;而在大米评论区,部分消费者直言“口感还不如本地大米”“吃着不香”“有霉味”。
以“十月稻田”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截至2025年9月11日共有600余条相关投诉,大部分投诉都指向玉米霉变等食品质量问题。而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也有不少网友发帖称买到十月稻田的霉变玉米,甚至还有骚味。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外,未见十月稻田在研发投入上有所作为,与宣传的研发理念不符。十月稻田董事长王兵曾在采访中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应当专注于研发优质产品。然而,十月稻田的研发投入因金额太少从未在财报单独列出,这一做法引发了市场的质疑。
对比之下,十月稻田每年销售费用上亿元,且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1.26亿元、2.23亿元、3.15亿元、3.24亿元、5.14亿元、3.0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达到5.4%、6.2%、6.9%、6.6%、8.9%、9.9%。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