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开牛市的“绊脚石”——大股东减持!
来源:罐头图库
东鹏饮料表示,上述被减持股份均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且已于2022年5月27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需要指出的是,7月25日~9月24日,东鹏饮料最高股价才175.56元/股,君正投资以221.74元的成交均价减持,明显高出市场价。但交易完成后,东鹏饮料股价就开始借势政策利好,一路上涨。9月24日~10月21日期间,东鹏饮料最高股价曾达到228.79元/股,截至10月21日,其收盘价为221.4元/股。
君正投资在“减持计划”中曾表示,“减持合理价格区间”要按市场价格界定,但上述减持均价却高于减持期间内东鹏饮料的实际股价。
此外,“野马财经”不完全梳理,9月24日至10月21日,个人股东中减持套现超4000万元的超过10人,其中包括嘉友国际韩景华、孟联;海利生物章建平等一致行动人;华懋科技张初全;力源信息高惠谊;京投发展程少良;百川股份郑铁江;新产业的饶捷等等。
而这些套现千万的个人股东中,不乏实控人、高管或其亲属。
比如郑铁江就是百川股份(002455.SZ)实控人,其在10月10日减持955.76万股,成交金额约6919.7万元;新产业(300832.SZ)的饶捷减持60万股,成交金额约4575万元;威星智能(002849.SZ)实控人黄文谦减持440万股,成交金额约4127万元……
来源:北交所官网
但根据《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的,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减持其所受让的股份。目前,监管层已责令汪小清、孙肖文购回违规减持股份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
看来,汪小清、孙肖文还要把艾融软件股东的身份继续做下去。
股东、高管为何逢高就“减持”?
股市火爆,更有一些股东趁机“清仓套现”离场。比如炬光科技(688167.SH)的股东张彤,从4月17日至9月25日,“清仓”了所持80.3万股,套现约3421.05万元。
除了个人股东,也有机构股东“清仓”。
万朗磁塑(603150.SH)的二股东——安徽高新金通安益二期创业投资基金,持股比例约8.42%,持股数量720万股。
而金通安益日前刚宣布,出于自身资金需求,最高减持720万股,但承诺减持价不低于发行价。按发行价34.19元/股计算,金通安益如成功减持将套现约2.46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认为,A股长期受到预期压制,而在政策推动的短期反弹时,上市公司股东会认为是较好的减持机会窗口。他谈到,股市波动的两个核心影响因素,短期是资金增量,长期是业绩表现。目前除了政策带来的资金增量外,仍需更多有优秀业绩的上市公司支撑稳定增长的基础。
据Wind数据,国庆节后,从10月8日至10月21日,A股市场上宣布减持计划的股东主体为271个。其中,实控人、大股东、持股比例5%以上的股东主体有109个。
大股东“逢高减持”动摇信心,专家呼吁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大股东减持套现对信心的打击、股价的打压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多位专家已经明确表态,希望健全制度,规范大股东所谓的“合规减持”、协议减持,维护流通股股东的权益,进而维护A股行情,塑造健康良性的股市。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表示,“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只要股市上涨大股东就来减持。每一轮上涨行情,最后的赢家里必定有这些减持的股东,尤其是民营企业大股东的减持,不仅会从市场抽走大量的资金,更会对投资者的信心形成较大影响,应该出台一些规定来限制。
他认为,应该加大力度限制民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多持股30%,且上市后其持有的20%股份不能直接上市流通,只能场外协议转让,不应该出现在二级市场交易。此外,他还建议,可以考虑出台政策限制大股东的减持比例、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上市公司首发股份占比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50%等规定,来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减持现象。
展望A股从“快牛”向“慢牛”转变的支撑因素,皮海洲则认为,目前多部门已经给出了足够好的财政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短期快牛”向“长期慢牛”的转变,需要上市公司良好的业绩来支撑,这就需要严控上市公司质量,现在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真正有优秀业绩的公司并不多,需要进一步调整、规范上市公司结构。
来源:Wind数据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注意到上述情况,他不禁发问:股市行情起来了,怎么爱护它?大股东逢高减持这个现象值得重视,要防患于未然。
曾经参与做过200多个上市公司股改融资上市方案的刘纪鹏提到,很清楚里面的三级放大过程。大股东拿的是非流通股,比如入股价格只有5毛钱,经过资产评估放大准备IPO,估值一下从5毛钱涨到1元~2元了,平均增值率50%以上。
“随后成功上市,抛到二级市场来减持,现在的平均股价我还没有统计,平均恐怕都得10元以上。”刘纪鹏表示,从5毛钱到10元,在“一股独大”的背景下,这些大股东就觉得这次股市上涨是很好的套现机会,要赶快减持,落袋为安,但是中国的股市承受不了这么海量的减持。
但这其中的关键是股份“协议转让”,这是最主要的威胁。因为受让方在6个月后可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将其流通出去。
而这种机制不仅会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量,还会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放大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从而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来源:罐头图库
“该如何遏制住这种大股东的减持呢?”刘纪鹏说,一是“新老划断”,新上市的IPO企业,大股东持股一律控制在30%以内。超过这个比例的,上市前解决,可以到新三板去,也可以转给PE、VC。资本市场是培养的现代股份制公司,不是培养的家族“养老式”二代企业。
那么已经上市的5000多家公司怎么办?刘纪鹏建议:“首先,如果大股东要减持,分红给其他股东的金额要超过或等于IPO的融资金额;第二,大股东的减持价格不能低于发行价,因为按照大股东极低的入股成本算,可以低价减持大股东没有动力做好公司。
其次,就是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减持时,要跟流通股东协商,让流通股东代表表决、大股东回避,可以预设一个可流通底价,高于这个价格,大股东可以卖。大股东减持后,可能带动一部分流通股股东跟着卖,引发股价下跌,但股价下跌到预设底价,大股东就不能继续减持了,可以对流通股的股东权益负责。
总之,需要把制度性漏洞堵上,才能搬开A股“牛市”的绊脚石——大股东减持。
你觉得有必要限制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吗?评论区聊聊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